马伯骞新剧难崩背后:制作粗糙还是剧本问题?

16504png

近年来,国产剧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但观众对剧集质量的吐槽声却从未停止。从五毛特效到悬浮剧情,从尴尬演技到魔改原著,观众们对"烂剧"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就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马伯骞主演的新剧《难崩》开播即引发热议,豆瓣评分持续走低,网友纷纷吐槽"难崩的不是剧情,是我的眼睛"。这部剧究竟败在制作粗糙,还是剧本本身存在硬伤?让我们一探究竟。

服化道廉价感溢出屏幕

《难崩》最直观的问题在于制作层面的粗糙。剧中主角服装像是批发市场淘来的廉价货,不仅与角色身份严重不符,连基本的质感都欠奉。场景搭建更是敷衍了事,重要戏份的背景明显是绿幕合成,边缘虚化严重。有观众调侃:"这特效水平,还不如二十年前的《西游记后传》。"制作经费不足可以理解,但连最基本的服化道都如此敷衍,实在难以让观众入戏。

剪辑混乱如同拼贴画

该剧的剪辑问题同样突出,转场生硬如同PPT切换,关键情节的衔接经常出现逻辑断层。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同一场戏中演员的服装和妆容会出现明显变化,显然是拍摄周期混乱导致。更离谱的是,某些重要情节被剪得支离破碎,观众需要自行脑补缺失的信息。这种对叙事节奏的粗暴处理,直接导致剧情张力荡然无存。

人设崩塌引发观众不适

剧本层面,《难崩》的人物塑造堪称灾难。男主角时而睿智深沉,时而幼稚可笑,性格转变毫无铺垫。女主角更是集所有俗套于一身:傻白甜、圣母心、恋爱脑轮番上阵。配角们则沦为推动剧情的工具人,行为动机经不起推敲。这种前后矛盾的人设让观众频频出戏,有网友吐槽:"看一集要暂停三次平复心情。"

剧情逻辑漏洞百出

该剧的叙事逻辑同样经不起推敲。重要转折往往依靠巧合推动,反派降智严重,关键线索总是莫名其妙出现。比如剧中一个重要证物,前一秒还被锁在保险箱,下一秒就出现在主角手中,没有任何交代。这种对观众智商的轻视,直接导致悬疑线全面崩塌,让本应紧张刺激的情节变得滑稽可笑。

演技尴尬加剧观剧不适

马伯骞作为新生代演员,在本剧中的表现可谓灾难级。无论是愤怒、悲伤还是喜悦,他都用同一种瞪眼+皱眉的方式演绎。对手戏时经常出现台词棒读的情况,与其他演员完全不在一个频道。配角们的表演同样浮夸做作,集体贡献了年度最尴尬演技大赏。当制作和剧本已经千疮百孔时,糟糕的表演无疑给了观众最后一击。

《难崩》的失败不是单一因素导致,而是从制作到剧本再到表演的全方位崩塌。它折射出当下影视行业浮躁的风气:资本追逐流量,制作敷衍了事,创作脱离现实。当一部剧集连最基本的叙事逻辑和制作水准都无法保证时,观众用脚投票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