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新男团撞名背后:盘点那些撞名的韩流偶像

22898png

在竞争激烈的K-pop行业,团名重复现象正引发越来越多争议。近日SM娱乐新男团"RIZE"因与日本乐队同名陷入商标纠纷,再次将"偶像撞名"问题推向风口浪尖。从新人团到顶级组合,名字雷同导致的版权争议、粉丝骂战屡见不鲜,这不仅暴露了行业命名创意的匮乏,更折射出韩流全球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知识产权困局。

跨国撞名引发的文化冲突

当韩国女团Brave Girls遇上美国同名摇滚乐队,双方粉丝在社交媒体爆发持续数月的骂战。这类跨国撞名事件往往因语言差异产生,日本网友发现HYBE新团"&TEAM"与本土组合"&Team"仅大小写之差时,直接嘲讽"连名字都要抄袭"。更戏剧性的是,NCT小分队"NCT 127"与日本摇滚乐队"127"同名,导致后者粉丝在演唱会现场举牌抗议,迫使SM发表官方声明澄清。

同期出道的"同名冤家"

2018年两个名为"Nature"的女团同期出道引发行业震动。C9娱乐的Nature最终被迫在名字后加上"(KR)"后缀,而中韩合作NatureWorld则陷入长期商标诉讼。类似情况还发生在男团TST身上,TS娱乐与独立厂牌推出的同名组合让音源平台不得不标注"TS_TST"和"OP_TST"加以区分,这种人为制造的混乱直接影响了组合的搜索量和音源成绩。

前辈后辈的传承争议

新人团使用前辈团名的现象在二代团时期尤为严重。SS501成员金贤重曾公开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师弟团叫'SS301'?这就像有人给你的孩子起和你一样的名字。"JYP娱乐旗下DAY6与新人乐队Xdinary Heroes的英文缩写"XH"与前辈团名高度相似,引发粉丝集体请愿要求改名。这类事件往往被解读为公司消耗前辈品牌价值的商业操作。

汉字写法引发的身份混淆

中韩偶像的汉字名撞车造就了不少趣闻。当中国歌手张艺兴(LAY)与韩国演员朴艺珍(艺名LAY)同时出现在热搜时,社交媒体瞬间变成大型认亲现场。更复杂的是TWICE成员Sana与演员韩善花共享"善"字韩文名,导致新闻评论区总出现"此善非彼善"的科普弹幕。这类同音不同人的现象,让跨国追星的粉丝们不得不修炼"火眼金睛"。

虚拟偶像也难逃命名困局

元宇宙热潮下,虚拟偶像的命名冲突更具科技时代特色。HYBE与Naver联合推出的虚拟女团"MAVE:",其名字与日本VTuber团体"Mave"的相似度高达90%,引发跨次元争论。SM娱乐的虚拟男团"PLAVE"则被网友发现与某区块链项目重名,粉丝戏称"这是要偶像和NFT一起打包出售吗"。当AI开始参与团名创作,重名概率反而呈现几何级增长。

从现实偶像到虚拟艺人,命名雷同已成为困扰整个K-pop产业的"慢性病"。在商标保护全球化滞后的现状下,下一个"RIZE式纠纷"或许正在酝酿。当创意与商业利益持续博弈,这场关于"名字所有权"的战争还将上演更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