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尸费致女子遇害后无法安葬?官方回应:已成立专项小组

533png

近年来,殡葬行业收费乱象屡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从"天价墓地"到"强制消费",从"殡葬暴利"到"逝者难安",每一次相关事件的曝光都刺痛着公众的神经。最近,一则"停尸费致女子遇害后无法安葬"的新闻再次引发热议,折射出殡葬行业监管缺失、收费标准混乱等深层次问题。当生命走到终点,为何连最后的尊严都要被明码标价?这不仅是逝者家属的切肤之痛,更是整个社会需要直面的民生难题。

停尸费纠纷背后的行业乱象

据媒体报道,遇害女子家属因无力承担高昂的停尸费,导致遗体迟迟无法安葬。涉事殡仪馆的收费标准显示,单日停尸费高达数百元,远超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多地都曾曝出殡仪馆通过延长停尸时间、增设服务项目等方式变相收费的案例。这些机构往往利用家属悲痛无助的心理,将殡葬服务变成"宰客"工具,严重违背了基本的人文关怀。

收费标准为何屡屡"失控"

调查发现,虽然各地物价部门对殡葬服务都有明确的定价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诸多漏洞。部分殡仪馆将基础服务拆分收费,或通过"建议消费"等方式变相提高价格。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殡仪馆垄断经营,缺乏有效竞争,导致服务质量与收费水平严重不匹配。此次事件中,家属反映曾多次向有关部门投诉,但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反映出监管机制的失灵。

专项小组介入能否破局

针对舆论关注,当地政府已成立专项小组调查此事。官方回应称将全面核查殡仪馆收费情况,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同时协助家属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但从长远来看,要根治殡葬乱象,需要建立更加透明的价格公示制度,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只有当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下,才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如何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开

这起事件引发的思考远不止于收费问题。在生命终结的时刻,如何保障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离开,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殡葬救助力度,另一方面要推动殡葬行业回归公益属性。或许,只有当生死不再被明码标价,当服务真正体现人文关怀,我们才能说这个社会对生命保持了最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