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回应百万简历投递:将扩大招聘规模满足人才需求
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我国核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然而,与行业高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核能领域长期面临"人才荒"的困境。据行业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核能行业人才缺口将达10万人。在此背景下,中核集团近日发布的招聘公告竟收到超百万份简历投递,这一现象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百万简历背后的就业焦虑与行业机遇
中核集团此次招聘收到的简历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折射出当前就业市场的多重现实。一方面,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58万,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求职者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投递简历者中不乏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的毕业生,反映出核能行业吸引力正在显著提升。中核集团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就业压力,也说明年轻人对国家战略性产业的认同感增强。
核能行业人才需求呈现结构性变化
随着第四代核电站建设提速和核技术应用领域拓展,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核工程类专业仍是招聘重点,但数字化、智能化岗位需求增长迅猛。中核集团招聘数据显示,今年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岗位占比已达35%,且薪资水平普遍高于传统岗位20%以上。这种变化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央企扩招释放稳就业积极信号
面对超预期的简历投递量,中核集团宣布将扩大招聘规模。据悉,原计划招聘3000人,现拟增加至5000人左右。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央企的社会责任担当,更释放出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明确信号。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扩招将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其中甘肃、四川等核电项目集中地的岗位占比将提升至45%,这将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产教融合破解人才培养瓶颈
为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给问题,中核集团正加速推进产教融合战略。目前已与25所高校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实施"订单式"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上,新增了智能运维、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课程;在实践环节,学生可直接参与重大工程项目。这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入职后适应期缩短60%以上,有效缓解了企业"用人荒"与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中核集团此次招聘事件,既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压力,也展现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活力。随着国家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核能行业的人才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这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窗口。未来,如何构建更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将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