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多地民众加入抢购潮!超市货架被清空,专家警告囤货风险

3409png

近期,全球供应链紧张、通胀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多地超市出现抢购潮,货架被清空的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关注。这一幕似曾相识——2020年疫情初期的恐慌性囤货场景重现,让不少消费者陷入"该不该囤货"的纠结中。专家警告,非理性囤货不仅可能加剧供应链压力,还可能造成个人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这场席卷多地的抢购潮背后,究竟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理?

供应链危机引发民众恐慌性购买

从卫生纸到瓶装水,从罐头食品到清洁用品,美国多地超市货架再次出现大面积空置。沃尔玛、Costco等大型零售商证实,近期部分门店确实出现商品短缺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这轮抢购潮的直接诱因是供应链危机导致的商品交付延迟,加上通胀预期升温,促使民众提前囤积生活必需品。一些消费者表示,看到货架空空如也的场景,不由自主就会多买几件商品"以防万一"。

社交媒体放大"缺货焦虑"效应

TikTok和Twitter上,"空货架"话题视频获得数百万浏览量,进一步放大了民众的焦虑情绪。一段拍摄于佛罗里达州超市的视频显示,整排的瓶装水货架被搬空,配文"末日囤货开始"获得数万点赞。心理学家指出,这种视觉冲击强烈的社交媒体内容容易引发羊群效应,即使当地供应充足,看到这些画面的人也会产生"不买就没了"的紧迫感,从而加入抢购行列。

专家警告过度囤货的三大风险

消费行为专家提醒民众保持理性,指出过度囤货存在明显风险:一是食品过期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占用大量存储空间影响生活质量,三是可能加剧真正的物资短缺。数据显示,美国家庭每年因食品过期造成的浪费高达1600美元。经济学家建议,面对供应链波动,保持2-4周的必需品储备是合理做法,但大量囤积数月用量的商品则没有必要。

零售商采取限购措施应对抢购

为应对抢购潮,部分超市已重新启动限购政策。Costco对瓶装水、卫生纸等热门商品实施每人限购两件的规定;沃尔玛则增加了库存监控频率,及时补货热门商品。零售业分析师表示,限购措施既能保障更多消费者买到所需商品,也能起到稳定市场情绪的作用。一些超市还通过APP实时更新库存信息,帮助消费者了解真实供应情况,避免盲目跟风抢购。

理性消费才能打破"缺货-抢购"恶性循环

消费心理研究表明,恐慌性购买往往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越多人抢购,货架就越空;货架越空,就有更多人加入抢购。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需要消费者保持理性判断,区分真实短缺和暂时性缺货。供应链专家表示,美国零售体系仍有足够库存应对正常需求,目前的缺货现象更多是物流延迟导致的区域性、暂时性问题,预计在未来几周内将逐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