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经济顾问惊人投资观:拒绝止损,死守股票就能赢?

7967png

在股市剧烈波动的当下,无数投资者正面临着一个灵魂拷问:是该及时止损,还是死守等待反弹?这个问题最近因为特朗普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的一番言论再次引爆热议。这位华尔街老将公开宣称"拒绝止损,死守股票就能赢",与主流投资理念形成强烈反差。在A股持续震荡、美股高位回调的背景下,这种反常规的投资哲学究竟是无知妄言,还是被市场验证的真理?

华尔街叛逆者挑战传统智慧

库德洛的观点直指现代投资理论的软肋——止损策略真的适用于所有人吗?他通过分析1987年股灾、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现,那些死守优质公司的投资者最终都获得了超额回报。苹果公司在2008年股价曾从28美元暴跌至12美元,但坚持持有的投资者如今获得了超过50倍的回报。这种长期主义的投资视角,与华尔街普遍推崇的"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形成鲜明对比。

行为经济学揭示的死守心理

行为金融学专家发现,投资者在面临亏损时往往会产生"处置效应"——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死守亏损股票。但库德洛的论点给这种现象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当投资者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后,有意识的"死守"可能是一种理性选择。亚马逊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股价下跌超过90%,但贝佐斯坚持"长期主义"理念,最终创造了万亿市值神话。这种案例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止损策略的适用边界。

极端策略背后的风险警示

虽然死守策略在某些传奇案例中奏效,但金融数据分析显示,这种极端方法对普通投资者可能构成致命风险。研究显示,在纳斯达克2000年崩盘后,有48%的公司最终退市。库德洛本人也强调,这种策略仅适用于"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非凡企业"。当前市场环境下,盲目死守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僵尸企业",可能会让投资者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提醒我们,任何投资策略都需要建立在深度研究的基础上。

当投资大师们各执一词时,普通投资者更需要保持独立思考。或许正如巴菲特所说:"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无论是止损还是死守,最终考验的都是投资者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能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或许我们最该"死守"的不是某只股票,而是持续学习和理性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