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东东入读湖南一师,红色基因如何在新一代延续?

3945png

在当代教育多元化的浪潮中,红色基因的传承正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如何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生根发芽,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日,毛泽东曾孙毛东东入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新闻引发广泛讨论,这所培养了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先辈的百年学府,再次成为红色教育传承的生动样本。

百年师范的红色育人密码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其"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校风培育了无数革命志士。学院至今保留着毛泽东当年求学时的教室、寝室等旧址,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历史见证,更成为最生动的思政教材。在这里,学生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情景式教学,感受百年前青年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毛东东选择这所院校,正是对这份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

新时代青年的价值选择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00后青年面临着比前辈更复杂的价值选择。毛东东作为"红四代"的代表,其求学选择折射出当代青年对精神追求的重新审视。湖南一师开展的"红色基因+"教育模式,将革命传统与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现代元素结合,让红色教育摆脱说教色彩。学生们在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等活动中,实现了革命精神与时代需求的有机融合。

数字化时代的传承创新

面对Z世代数字化生存的特点,红色教育正在经历方法论的革新。湖南一师打造的"云游一师"VR项目,让学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到百年前的校园;开发的"青春向党"小程序,用互动游戏方式讲述校史故事。这些创新实践证明,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需要在保持精神内核不变的前提下,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创造性转化。

从毛东东的选择可以看到,红色基因的传承正在呈现新的时代特征。这种传承不是刻意的标榜,而是融入血脉的文化自觉;不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精神上的共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红色基因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激励更多青年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