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男子疑当众猥亵女乘客,网友呼吁加强公共安全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千万上班族通勤的首选。然而,在早晚高峰拥挤的车厢里,女性乘客遭遇"咸猪手"等猥亵行为的新闻屡见报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上海地铁一男子疑似当众猥亵女乘客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再次将公共交通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网友们纷纷呼吁加强地铁安保措施,为乘客尤其是女性乘客营造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地铁猥亵事件频发暴露公共安全漏洞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上半年,全国就发生地铁猥亵案件近百起。这些案件大多发生在早晚高峰时段,作案者往往利用车厢拥挤的环境实施违法行为。上海此次事件中,虽然周围乘客及时制止并报警,但类似事件仍反映出当前地铁安保存在明显漏洞。监控死角、警力不足、取证困难等问题,都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女性乘客安全感缺失成社会痛点
一项针对2000名都市女性的调查显示,超过65%的受访者表示在地铁上曾遭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但选择报警的不足10%。多数受害者因证据不足、担心二次伤害等原因选择沉默。这种"沉默的伤害"不仅给受害者造成心理创伤,更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专家指出,提升女性公共空间安全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更有效的防范机制。
网友热议:科技手段能否破解安全困局
事件曝光后,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2亿。不少网友建议在地铁车厢增设高清摄像头、推广"一键报警"装置。也有声音呼吁借鉴日本经验,设置女性专用车厢。但反对者认为,这可能导致性别隔离,并非治本之策。轨道交通专家表示,单纯依靠技术手段难以根除问题,需要构建包含普法教育、快速响应、严惩机制在内的综合治理体系。
多方联动构建公共安全防护网
事实上,北京、深圳等地已开始试点"地铁安全员"巡逻制度,上海部分线路也试点安装了智能行为识别系统。法律界人士建议,应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提高猥亵行为的违法成本。同时,社会组织发起的"地铁反骚扰联盟"等民间力量也在通过普法宣传、志愿者巡逻等方式参与共建。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