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暴雪来袭!周末多地降雪量或破纪录,如何防范?
近日,全国多地迎来断崖式降温,东北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本周末东北将遭遇今冬最强暴雪天气,黑龙江、吉林等地单日降雪量或突破历史极值。这场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让不少市民回想起2007年东北特大暴雪造成的交通瘫痪、物资短缺等困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如何科学应对暴雪天气、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摆在每个北方人面前的现实考题。
暴雪天气对城市交通的致命冲击
当降雪量达到暴雪级别时,城市交通系统往往最先崩溃。积雪会导致路面湿滑,能见度急剧下降,高速公路可能全线封闭。更严重的是,持续降雪会使除雪作业跟不上积雪速度,最终形成"雪阻"现象。去年沈阳暴雪就曾导致上千台车辆被困高速长达20小时,部分司机不得不弃车步行求援。城市公交系统同样脆弱,电车接触网结冰、公交车辆打滑侧翻等事故屡见不鲜。
暴雪来临前的家庭应急准备清单
专家建议,在暴雪预警发布后,居民应立即储备至少3天的生活物资。包括方便食品、瓶装水、常用药品、充电宝等必需品。特别要注意准备防寒物资,如羽绒被、暖宝宝等,防止突发停电导致取暖困难。有老人的家庭还应备足慢性病药物,婴幼儿家庭需囤积足够奶粉和纸尿裤。哈尔滨市应急管理局提醒,冬季最好常备手电筒、蜡烛等照明工具,以及一台收音机用于接收应急信息。
暴雪中的出行安全黄金法则
如非必要,暴雪天气应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出行时,务必选择防滑鞋具,行走时要小步慢行,避免双手插兜。驾车出行前要检查防冻液、轮胎等车况,随车携带拖车绳、铁锹等救援工具。吉林省交警总队特别提示,遇到"白毛风"天气应立即寻找安全地带停车,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等待救援。骑电动车出行的市民更要注意,积雪覆盖的路面暗藏井盖缺失等致命危险。
极端天气下的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清晨外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数据显示,每年暴雪过后,心脑血管急诊量都会激增30%以上。孕妇、婴幼儿等群体要严防一氧化碳中毒,使用煤炉取暖必须确保通风。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户外工作者应配备反光背心、防滑鞋套等专业装备。各地民政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避寒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