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注意!尽量减少或停止户外活动,最新健康指南发布

8818png

近日,北京连续出现空气污染天气,PM2.5指数频频爆表,不少市民出现咳嗽、咽喉不适等症状。随着冬季雾霾季的到来,呼吸道疾病就诊量激增,如何科学防护成为市民最关心的话题。北京市卫健委最新发布的健康指南明确指出:建议市民尽量减少或停止户外活动,这一提醒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雾霾天气对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

专家指出,雾霾中的PM2.5颗粒可直达肺泡,长期暴露会增加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风险。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易受到影响。近期北京多家医院呼吸科门诊量较平日增加30%,其中不少是因雾霾引发的急性症状。数据显示,PM2.5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呼吸道疾病急诊量就会相应上升。

户外活动时间建议控制在30分钟以内

根据最新指南,在橙色及以上预警期间,建议市民将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在30分钟以内。晨练爱好者应调整锻炼时间,避免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早晨时段。必要外出时,建议选择公共交通而非步行或骑行,减少在污染空气中的暴露时间。学校也应相应调整户外课程安排,保护学生健康。

室内防护同样需要重视

专家提醒,室内防护同样重要。建议在污染天气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时要注意定期更换滤网。烹饪时开启油烟机,减少室内污染源。同时要保持适当湿度,避免过于干燥导致呼吸道不适。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种植绿萝、吊兰等具有净化空气作用的植物。

特殊人群需采取额外防护措施

对于患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医生建议储备必要的药物,外出必须佩戴N95级别口罩。孕妇应尽量减少外出,婴幼儿避免在污染天气进行户外活动。慢性病患者如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不要延误治疗。

科学选择防护用品有讲究

市面上的防护口罩种类繁多,但并非所有口罩都能有效防护PM2.5。专家建议选择符合GB/T32610标准的防护口罩,并注意正确佩戴方式。同时提醒市民不要盲目购买所谓的"防霾神器",很多产品缺乏科学依据。普通纱布口罩对PM2.5几乎没有防护效果,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