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离婚登记迎来大变化!户口簿不再是必需材料,速看详情
近年来,结婚离婚登记手续繁琐、材料复杂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准备步入婚姻或结束婚姻的群体。特别是在户口簿问题上,不少异地工作、集体户口或与原生家庭关系紧张的年轻人,常常因为无法及时提供户口簿而耽误人生大事。根据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683.3万对,离婚登记287.9万对,这些数字背后是千万家庭对婚姻登记便利化的迫切需求。
户口簿不再是婚姻登记硬性门槛
民政部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当事人办理结婚登记或离婚登记时,户口簿不再作为必需材料。这一政策突破性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因户口簿引发的"证明难"问题。现在申请人只需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核验户籍信息即可完成登记。对于集体户口人员、户口簿丢失或与家人失联等特殊情况群体,这项改革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电子证照全面接入婚姻登记系统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电子身份证、电子户口簿等数字化证件已正式接入全国婚姻登记管理系统。登记双方可通过"民政通"APP或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申领电子证件,系统将自动调取核验相关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证照与纸质证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且采用动态二维码防伪技术,安全性更有保障。这项数字化改革预计将为每对新人平均节省2-3个工作日的材料准备时间。
跨省通办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针对流动人口婚姻登记需求,民政部将跨省通办试点从原来的21个省份扩大至全国范围。现在,非户籍地居民只需持居住证或暂住登记凭证,就可在现居住地办理婚姻登记,无需再往返户籍所在地。这项政策特别惠及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据估算,每年可减少相关人员交通、误工等直接成本超10亿元。登记机关将通过全国婚姻登记信息联网系统进行异地核验,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
这一系列婚姻登记便利化改革,不仅简化了办事流程,更体现了政府部门"减证便民"的服务理念。从取消户口簿限制到推广电子证照,再到实现跨省通办,每一步改革都直击群众办事痛点,让婚姻登记服务更加人性化、智能化。随着新政的全面落地,预计将有效提升我国婚姻登记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