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女团李芊语中传校考第名 网友:这才是真正的学霸爱豆

4995png

在娱乐圈"立学霸人设翻车"屡见不鲜的当下,当红女团成员与顶尖艺术学府录取名单产生交集时,往往引发舆论两极分化。有人质疑明星考生占用教育资源,也有人感叹"别人家偶像"的跨界实力。RED成员李芊语以中国传媒大学校考第37名的成绩打破偏见,用官方成绩单演绎了"舞台聚光灯与自习台灯可以同样耀眼"的新时代偶像叙事。

艺术类校考竞争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中传播音主持专业每年吸引近万名考生,最终录取比例不足2%。校考包含即兴评述、新闻播报等高难度环节,需要考生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临场应变能力。李芊语在舞台表演中展现的台词功底与表情管理,恰恰印证了偶像工业体系培养的镜头感与专业考核存在共通性。知情人士透露,其备考期间每天保持5小时专项训练,将打歌排练与专业学习精确到分钟级时间管理。

练习室与自习室的双线作战模式

粉丝拍摄的行程图显示,李芊语在回归打歌期仍坚持每日晨功练声,化妆间常见《中国播音学》教材。经纪公司证实,为协调打歌节目录制与艺考冲刺,特别配置随行辅导老师,利用转场交通时间进行模拟考试。这种"移动学习舱"模式,折射出新生代艺人对学历提升的刚性需求——据《2023偶像产业白皮书》,00后练习生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已达67%,较五年前提升21个百分点。

艺考评委眼中的"舞台经验附加值"

中传考官在接受娱乐媒体采访时表示,成熟舞台经历在专业考核中确实构成差异化优势:"镜头前的松弛感需要千万次实战积累,这点偶像艺人具有先天优势。"但特别强调,李芊语打动评委的关键在于"对新闻语态的精准把握",其提交的《新媒体语境下播音员角色转型》研究计划,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行业洞察。这种将舞台经验转化为学术思考的能力,或是其突围的核心竞争力。

娱乐圈正在重构"学霸"评价维度

当某顶流艺人因高考数学25分引发群嘲时,行业开始反思单一分数标准的局限性。李芊语案例呈现出多维度的"新学霸"画像:以全国前2%的艺考排名验证专业能力,用打歌节目全开麦现场证明业务水准,豆瓣小组曝光的读书笔记则展示人文素养。这种"舞台实力+学术能力"的双轨认证体系,正在重塑大众对偶像群体的认知框架。

从粉丝在超话发起的#偶像教科书式成长#话题讨论可见,当代年轻人更认同"持续精进"的价值取向。当李芊语的校考视频与打歌直拍并列出现在热搜,或许预示着娱乐产业与高等教育之间将产生更良性的互动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