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参选韩国总统,能否延续共同民主党执政优势?

7508png

2022年韩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的参选引发全球关注。在文在寅政府支持率持续走低、房价暴涨引发民怨的背景下,这场选举不仅关乎政党轮替,更牵动着半岛局势走向。当"烛光革命"的光环逐渐褪去,共同民主党能否守住青瓦台?李在明又能否延续进步阵营的执政优势?这已成为当前东亚政治最富悬念的命题。

李在明的"非典型"从政之路

被称为"韩国特朗普"的李在明,其政治履历堪称政坛异数。从人权律师到城南市长,这位出身贫寒的政治家以"推土机式"施政风格闻名。任内将城南市财政赤字转为盈余,更创造"免费育儿津贴"等政策样板。但争议如影随形——从"扇女议员耳光"的暴力争议,到涉嫌滥用职权帮助胞弟的司法调查。这种集实干与争议于一身的特质,恰是当前韩国政治撕裂的缩影。

共同民主党的执政遗产困局

文在寅政府留下的政治遗产正在成为双刃剑。虽然完成最低工资上调37%的承诺,但随之而来的小商户倒闭潮引发诟病;对朝"阳光政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却因朝鲜接连试射导弹陷入尴尬。更严峻的是,首尔公寓价格五年暴涨120%,直接导致20-39岁群体支持率断崖式下跌。这些结构性矛盾,让李在明不得不进行精妙的"去文在寅化"平衡。

保守阵营的"复仇者联盟"来势汹汹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组建的"检察系"团队颇具威胁。这位曾将两位前总统送入监狱的检察总长,巧妙利用民众对贪腐的愤怒打造人设。其"废除女性家族部"等争议主张虽引发女权团体抗议,却在年轻男性选民中收获意外支持。最新民调显示,20代男性支持率领先李在明15个百分点,这种代际-性别维度的选民分裂正在重塑韩国政治版图。

半岛地缘政治成最大变数

平昌冬奥会后的和解暖流早已冻结。随着朝鲜近期试射高超音速导弹,美国考虑在韩重新部署战术核武的传闻甚嚣尘上。李在明主张"灵活接触"政策,既不同于文在寅的全面和解,也区别于保守派的强硬路线。这种中间路线能否在美中博弈加剧的夹缝中立足,或将决定韩国未来五年是成为"东亚枢纽"还是"新冷战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