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卸任华为车BU董事长,内部调整引发行业关注

4905png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狂飙突进的2023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车BU)的一则人事变动犹如投入湖面的巨石。当余承东卸任董事长的消息被曝出,瞬间引发行业地震。这个曾用"问界M7上市就把宝马X5打残"等金句改写行业话语体系的"余大嘴",突然从华为造车业务前线退居二线,恰逢车企价格战白热化、科技公司跨界造车遭遇瓶颈的关键节点,这场人事调整背后暗藏的产业变局令人浮想联翩。

华为车BU权力更迭的蝴蝶效应

余承东的职务变动并非简单的人事轮岗。作为同时掌管终端BG和车BU的"双料统帅",其卸任后华为迅速调整组织架构,将智能驾驶产品部并入消费者BG。这种"削藩"式调整,暴露出华为在造车战略上的深层思考:从亲自下场造车的"华为Inside"模式,回归到更纯粹的供应商定位。业内人士分析,这或许是为规避与车企客户的直接竞争,毕竟问界系列的热销已让不少合作伙伴心生警惕。

余氏营销时代终结的行业回响

在余承东执掌车BU的三年里,其标志性的"饱和式营销"彻底颠覆了汽车行业传播规则。从"百万豪车体验"到"自动驾驶碾压特斯拉",这些充满争议的言论让问界品牌快速破圈。如今随着主导者离场,华为车BU的传播策略或将转向技术本位。某新势力品牌CMO透露:"行业既怀念那个制造话题的'鲶鱼',又期待更理性的竞争环境。"

人事震荡背后的战略摇摆

这次调整被视作华为"造车路线"的第三次修正。从最初坚决不造车,到推出HI全栈解决方案,再到深度参与问界车型定义,华为的汽车战略始终在"供应商"与"造车新势力"身份间摇摆。有供应链人士透露,此次调整前华为曾与多家车企就股权合作谈判遇阻,反映出传统车企对科技公司主导智能汽车生态的戒备心理。

智能汽车行业面临价值重估

华为的人事变动恰逢资本市场重新审视智能汽车赛道。当特斯拉市值蒸发超60%、蔚来等新势力深陷亏损泥潭,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估值逻辑正在重构。二级市场分析师指出:"余承东卸任释放出华为收缩战线的信号,这可能导致行业对'科技赋能汽车'的预期降温,车企自研核心技术的趋势将加速。"

组织变革暗藏技术路线调整

更值得玩味的是架构调整中智能驾驶部门的归属变化。该部门划归消费者BG后,华为可能将智能驾驶技术更多向手机、IoT设备延伸,打造"人-车-家"生态闭环。某自动驾驶公司CTO分析:"这暗示华为可能放弃全栈自研路线,转而采用类似CarPlay的轻量化方案,这对高精地图、激光雷达等上游产业将产生连锁反应。"

这场始于人事变动的行业震荡,正在揭开智能汽车产业转型的深层帷幕。当科技巨头与传统车企的博弈进入新阶段,余承东的转身或许标志着某个狂热时代的终结,而华为车BU的未来走向,将成为观测整个行业转型的重要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