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斗争精神捍卫国家利益:经济安全与科技自主的路径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中国经济安全与科技自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华为遭遇芯片断供,到TikTok被强制出售风波,再到新能源产业链的海外围堵,核心技术的"卡脖子"之痛已成为制约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隐忧。当某些国家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科技竞争武器化时,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斗争精神捍卫国家利益,构建起经济安全与科技自主的铜墙铁壁。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封锁的攻坚战
半导体、工业软件、高端材料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缺失,让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屡屡受制于人。以芯片产业为例,尽管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但光刻机等关键设备仍严重依赖进口。这场攻坚战需要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技术,既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也要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中芯国际28纳米工艺量产、长江存储闪存芯片突围等案例证明,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全可以在封锁中闯出新路。
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安全体系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日益凸显。从稀土永磁到光伏组件,从锂电池到人工智能,每个战略产业都需要建立备胎计划。这要求我们既要深耕本土化供应链,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又要推动产业链多元化布局,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弹性结构。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建厂、光伏企业在墨西哥布局,正是这种战略思维的生动实践。
打造开放创新的科技生态圈
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要统筹安全与发展,既要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建设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也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北斗系统服务全球、量子通信领跑世界等成就表明,只有在关键领域掌握标准制定权,才能避免受制于人。当前中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期刊发文量已居世界前列,这正是开放创新结出的硕果。
历史反复证明,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唯有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在风高浪急中把牢发展主动权。当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当自主创新的火炬照亮更多产业高地,我们捍卫国家利益的底气就会更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