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吐槽所有东西都在涨价 年物价还会继续涨吗

850png

最近打开社交媒体,美国网友的吐槽声此起彼伏——从超市的鸡蛋牛奶到加油站的油价,从房租水电到外卖小费,几乎所有日常开支都在肉眼可见地膨胀。美联储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7%,而普通家庭的真实感受可能比数据更强烈。当"物价焦虑"成为社交平台的高频词,人们不禁要问:2024年这场通胀马拉松究竟何时才能看到终点线?

食品杂货账单为何越来越厚

走进全美任意一家超市,消费者会发现原来5美元能买的两打鸡蛋现在要价8美元,牛肉价格同比上涨11%,连最普通的生菜也比三年前贵了40%。农业部的报告指出,极端气候导致农作物减产、禽流感影响鸡蛋供应、运输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形成叠加效应。更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巨头们正在将包装"缩水式通胀"玩出新花样——同样价格的薯片袋悄悄减少了15%内容物,冰淇淋桶的凹陷设计让人产生容量不变的错觉。

住房成本成压垮中产的最后一根稻草

Zillow最新租金指数显示,全美平均月租已达2000美元门槛,较疫情前暴涨35%。在迈阿密等热门城市,一居室公寓的租金甚至吃掉普通上班族60%的税后收入。房贷利率的过山车更令人窒息:30年期固定利率从2021年的2.65%飙升至2023年的7.79%,直接把数百万潜在购房者逼回租赁市场。房地产经济学家指出,建筑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二手房库存紧张、建筑工人短缺形成的"完美风暴",让住房通胀成为最顽固的价格增长点。

服务业涨价背后的隐形推手

当消费者为餐厅账单上20%的默认小费震惊时,很少有人注意到后厨时薪已从10美元涨到18美元。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休闲酒店业工资三年累计增长28%,远超其他行业。医疗教育领域同样暗流涌动:大学学费涨幅是通胀率的2倍,牙医诊所的洗牙费用五年间跳涨45%。这种结构性通胀源于人口老龄化加剧护理需求、"大辞职潮"后劳动力市场重构,以及企业将ESG等新增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面对持续的价格压力,美联储的加息工具箱已接近见底,而地缘政治风险、供应链重构、工资物价螺旋等变量仍在为通胀炉火添柴。当普通家庭开始用"通胀生存指南"在社交媒体上交换省钱妙招,这场影响每个人钱包的持久战或许才刚刚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