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哄》取景地成网红!台湾同胞来渝打卡热潮持续升温

8378png

近年来,随着影视剧的热播,取景地打卡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趋势。从《隐秘的角落》带火湛江老街,到《狂飙》让江门一夜爆红,影视IP对旅游业的拉动效应愈发显著。然而,许多热门取景地因缺乏持续运营,往往陷入"昙花一现"的困境。就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难哄》取景地重庆却成功破局,不仅吸引大批内地游客,更掀起台湾同胞来渝打卡的热潮,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案例。

影视IP赋能城市文旅的"重庆模式"

《难哄》剧中展现的重庆风貌独具魅力,从洪崖洞的璀璨夜景到长江索道的空中穿梭,每一帧画面都让观众心生向往。与其他取景地不同,重庆文旅部门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迅速推出"跟着《难哄》游重庆"主题线路,将分散的取景点串联成完整的旅游产品。数据显示,剧集播出后相关取景地搜索量激增300%,印证了影视IP对城市形象传播的巨大价值。

台湾游客为何偏爱重庆打卡

在众多大陆城市中,重庆为何能成为台湾同胞的热门选择?一方面,剧中展现的8D魔幻地形和麻辣火锅文化对台湾游客具有独特吸引力;另一方面,重庆推出的"台胞专属优惠套餐"和"方言服务指南"极大提升了旅游体验。某旅行社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台湾赴渝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80%,很多游客直言"是被《难哄》种草的"。

社交媒体如何助推打卡热潮

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难哄取景地打卡"话题阅读量已突破5亿。重庆本地网红自发创作"剧中同款机位"攻略,台湾博主则分享"跟着偶像游重庆"的vlog,形成跨海峡的内容互动。这种UGC传播不仅延长了影视IP的热度周期,更让取景地打卡从单纯的观光行为升级为情感共鸣的社交活动。

取景地周边的"粉丝经济"效应

敏锐的商家早已嗅到商机,洪崖洞周边涌现出多家"难哄主题"饮品店,售卖剧中同款奶茶;长江索道推出"偶像同款车厢"拍照服务;更有民宿打造剧中男女主角风格的客房。这些创新业态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让取景地经济从门票收入扩展到二次消费,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纽带

值得关注的是,《难哄》取景地打卡已超越单纯的旅游行为,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载体。许多台湾游客通过实地探访,对重庆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当地居民也通过接待台湾游客,增进了对宝岛风情的了解。这种基于共同文化兴趣的民间交流,正在为两岸关系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