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不是半夏是全夏了:全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5809png

今年夏天,全国多地气温屡创新高,"热射病"频上热搜,空调销售断货,电力供应紧张......极端高温天气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高温红色预警此起彼伏,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网友们纷纷调侃:"这下不是半夏,是全夏了!"这场席卷全国的高温"烤"验,不仅考验着人们的耐热能力,更折射出气候变化下的社会新课题。

高温红色预警连发 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据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今年7月以来,全国有超过200个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重庆、四川、浙江等地连续多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上海更是出现了150年来最热的7月,杭州连续高温日数创下新纪录。气象专家表示,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在未来可能会成为"新常态",全球变暖正在让夏季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热。

电力负荷创新高 能源保供面临挑战

持续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多省份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四川、江苏等地启动有序用电方案,部分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此同时,高温干旱导致水电发电量下降,风电也因无风天气出力不足。这种"电荒"现象凸显了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也促使各地加快布局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调峰能力,确保民生用电安全。

热射病频发 高温健康防护成必修课

持续高温天气下,多地出现热射病病例,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医院急诊科接诊的中暑患者数量激增,户外工作者、老人和儿童成为高危人群。专家提醒,高温天气要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用人单位也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这场高温大考,让全民健康防护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高温经济兴起 催生新消费模式

极端高温天气也催生了一系列"高温经济"现象。空调、电扇等制冷设备销售火爆,防晒用品、清凉饮品供不应求。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冷饮、水果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200%。与此同时,"夜经济"迎来发展机遇,不少商家延长夜间营业时间。高温还推动了"宅经济"发展,线上购物、在线娱乐等需求激增。这些新消费模式正在重塑夏季商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