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回应一家三口遭同村村民杀害:希望法律还我们公道
近年来,农村恶性暴力案件频频引发社会关注,从邻里纠纷升级为血案的悲剧不断上演。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农村地区因矛盾激化导致的命案占比达34.5%,其中因宅基地、土地纠纷引发的案件尤为突出。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暴露出农村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和法治教育的缺失。就在近日,某地发生"一家三口遭同村村民杀害"的惨案,受害者家属含泪发声:"希望法律还我们公道",再次将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推上舆论风口。
血案背后的农村治理困境
这起灭门惨案发生在深夜,犯罪嫌疑人持械闯入受害者家中行凶。据村民反映,双方积怨已久,曾因宅基地边界问题多次发生争执。基层调解组织虽多次介入,但始终未能彻底化解矛盾。专家指出,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调解机制形同虚设、法律宣传流于形式等问题。许多村民遇到纠纷时,仍然习惯用"私了"方式解决,最终导致矛盾不断升级。
受害者家属的艰难维权路
案发后,受害者年迈的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他们表示"怎么也没想到会因为宅基地的小事闹出人命"。由于主要劳动力遇害,这个家庭不仅承受着巨大精神创伤,还面临着失去经济来源的生存危机。家属在配合警方调查过程中,多次表达对司法公正的期待:"我们不求别的,只希望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农村地区取证困难、法律意识淡薄等现实因素,让他们的维权之路充满艰辛。
农村法治建设的短板与痛点
多位法律工作者指出,当前农村普法教育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很多村庄的"法律明白人"培训只是走过场,村民遇到实际问题时仍然不懂如何依法维权。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地区存在"人情大于法理"的现象,一些明显违法的行为因为"乡里乡亲"的关系而被纵容。这起灭门案中,就有村民透露"早知道他们矛盾很深,但谁都没想到会闹到这一步",反映出农村地区矛盾预警机制的缺失。
命案引发的社会治理思考
该案件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质疑"为什么非要等到出人命才重视"。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教授指出,必须建立农村矛盾分级预警机制,对高风险纠纷实行专人跟踪化解。同时要改革现有的农村调解体系,让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下沉到基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持续有效的普法教育,改变部分村民"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真正树立起"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