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爱豆唱功被吐槽多年,这档严格培训综艺能扭转局面吗?

7944png

近年来,内娱爱豆的唱功问题频频登上热搜,从演唱会"车祸现场"到音乐节目修音争议,观众对偶像歌手实力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随着选秀节目井喷式发展,大量练习生通过颜值和人设快速出道,却因基本功不足频频翻车,这种"重流量轻实力"的行业乱象,让"爱豆不会唱歌"逐渐成为大众刻板印象。当某顶流偶像在跨年晚会跑调视频获得千万播放时,我们不禁要问:这档号称"魔鬼训练"的唱功改造综艺,真能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吗?

修音技术掩盖下的实力危机

音乐综艺的修音师曾爆料,某些爱豆现场录音需要逐句修补,甚至出现过整段重录的情况。录音室版本与现场演出的巨大落差,让观众产生被欺骗感。某音乐平台数据显示,爱豆团体未修音live视频的差评率高达73%,而经过专业声乐训练的歌手差评率不足15%。这种技术包装与真实实力的割裂,正在透支观众对偶像产业的信任。

三个月集训能改变什么?

这档综艺打出"封闭式声乐特训"概念,邀请国际顶级声乐教练驻组教学。从已曝光的训练片段看,学员们每天需完成8小时发声练习、3小时乐理课程,还要接受即兴演唱考核。制作人透露,首期节目就有两名学员因无法达到音准标准被淘汰。这种接近专业音乐院校的培训强度,确实与过往"走过场"的选秀形成鲜明对比。

从流量密码到实力认证的转型阵痛

节目组要求所有学员禁用社交账号,切断流量曝光渠道,这种"反市场规律"的操作引发热议。某经纪公司负责人坦言:"让习惯热搜打榜的偶像静心练歌,就像让电竞选手戒网练字。"但观众反馈显示,首期节目中某学员从F调都唱不准到完整演绎《歌剧2》片段的过程,获得了远超其热搜话题的真诚点赞。

行业标准重建的蝴蝶效应

随着节目热播,已有三家娱乐公司宣布升级练习生培训体系,将声乐课时从每周6小时增至15小时。更值得注意的是,某音乐榜单开始标注"无修音版本"标签,平台数据显示这类音源播放完成率比普通版本高出40%。这些变化暗示着,当市场开始为真实力买单,整个产业链将被迫做出调整。

观众审美升级带来的新机遇

年轻观众的音乐鉴赏能力正在快速提升,B站音乐区up主制作的"爱豆唱功分析"系列视频平均播放量突破百万。节目监制透露,他们专门设置了观众评审团,成员需通过基础乐理测试才能获得投票权。这种将专业评判权部分交还给观众的做法,或许比单纯的舞台炫技更能促进良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