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广西要热到度了!专家提醒谨防中暑和热射病

9555png

近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天气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云南、广西等南方省份即将迎来40℃的极端高温。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高温已从季节性现象演变为威胁公共健康的社会问题。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夏季高温预警数量较往年同期增长35%,医院接诊的中暑病例显著增加。这种天气不仅影响户外工作者和老年群体,也让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应对持续高温,预防中暑和致命的热射病,成为当前最迫切的健康议题。

南方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云南元江、广西百色等地气温已多次突破40℃大关,部分地区地表温度甚至高达60℃以上。这种极端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打破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专家分析,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大气环流形势稳定是主要原因,加之城市化带来的热岛效应,使得体感温度进一步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相对凉爽的云贵高原地区也罕见地出现了持续性高温,这意味着传统避暑区域同样面临防暑降温的挑战。

热射病致死率高达50%需警惕

在持续高温环境下,热射病(重度中暑)成为最危险的健康杀手。医学研究表明,当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时,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未经及时救治的死亡率可达50%。近期各地医院已收治多例热射病患者,其中户外作业人员、老年慢性病患者占比较高。专家特别提醒,热射病早期症状包括头晕恶心、皮肤灼热无汗、意识模糊等,若发现这些征兆必须立即转移到阴凉处,用冰袋冷敷颈部、腋窝等大动脉位置,并尽快送医。

特殊人群防暑需采取分级措施

针对不同群体的防暑需求,疾控中心发布了分级防护指南:建筑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应调整作业时间,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每工作1小时需到阴凉处休息15分钟;老年人要保证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避免正午外出;儿童活动场所必须配备遮阳设施,监护人需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烦躁、面色潮红等中暑前兆。此外,慢性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药物储存条件,部分降压药、抗抑郁药在高温下可能失效或产生副作用。

城市应急体系启动高温响应机制

面对持续高温,多地已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开放防空洞、地铁站等公共纳凉场所;调整环卫工人作业班次,发放包含十滴水、清凉油的防暑包;电力部门加强线路巡检保障空调用电。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城市试点"高温保险",当气温连续3天超过38℃时,户外劳动者可自动获得理赔。气象专家建议,个人除做好物理防晒外,还应关注"湿球温度"指数(综合考虑温湿度的影响),当该指数超过32℃时,即使短暂暴露在户外也可能引发热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