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猪旅行AI邀请码价格飙升 业内人士深度解析

7337png

近期,在线旅游平台飞猪推出的AI邀请码突然成为市场"硬通货",价格从最初的免费领取一路飙升至数百元,甚至出现黄牛倒卖现象。这一反常现象背后,既反映了消费者对智能化旅游服务的迫切需求,也暴露出AI技术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的定价乱象。当"科技普惠"遇上"饥饿营销",这场由算法驱动的抢码狂欢,正在成为观察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心理的典型样本。

AI旅游服务为何突然引爆市场

飞猪最新推出的AI旅行助手整合了智能行程规划、实时价格预测、个性化推荐等创新功能。测试数据显示,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平均节省38%的比价时间,酒店预订转化率提升27%。特别是在五一假期前夕,其"AI秒杀机票"功能因成功预测到多条航线降价节点,引发用户自发传播。这种看得见的效率提升,使得邀请码在社交平台迅速形成裂变效应,原本的技术测试资格意外变成了稀缺资源。

二级市场炒作背后的供需失衡

记者调查发现,闲鱼等平台已形成完整的邀请码交易链条。标准版邀请码标价80-150元,而带有优先体验权的"黄金码"最高叫价599元。某数码代购店主透露,每天能成交20单以上,主要买家是商务人士和旅行博主。飞猪官方虽声明"严禁买卖",但限量发放的策略客观上制造了稀缺性。业内人士指出,这与早期Clubhouse邀请码炒作如出一辙,平台需要平衡营销热度与技术承载能力。

AI服务定价机制遭遇挑战

当前市场乱象折射出AI产品商业化的深层矛盾。某OTA平台技术总监透露,AI服务成本包含算法训练、云计算、人工调优等多项支出,但消费者仍习惯免费模式。飞猪采用"先用后付"的灰度测试,本是为收集数据优化模型,却因市场过热导致价值评估失真。专家建议,平台应建立透明的价值衡量体系,比如按服务次数或节省金额阶梯收费,避免让技术红利变成投机标的。

监管空白下的新型消费风险

网络交易平台显示,已出现伪造邀请码和账号封禁纠纷。由于AI服务属于新兴领域,现行《电子商务法》尚未明确虚拟体验权的交易属性。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期报告指出,这类"数字权益"交易存在三大风险:服务承诺不明确、售后责任难界定、个人信息易泄露。部分用户反映,高价购买的邀请码可能存在功能限制,与宣传效果存在差距。行业亟需建立技术服务的标准化披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