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的关税霸凌?一种联合国视角的思考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港口工人正在卸载货柜船。视觉中国 资料图
特朗普开启其第二任期后,在全球推行所谓的“对等关税”,任性地大搞霸凌,在变乱交织的世界引发的“蝴蝶效应”越来越明显,这种损人害己的单边主义行径严重扰乱国际经贸秩序,损害全球经济发展,也终将反噬美国,自食苦果。围绕如何看“特朗普式”全球关税战与贸易战,以及如何应对,作为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系列研讨活动之一,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与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日前组织专家学者举行专题研讨。
胡华:应对特朗普不能再简单“说理”,需有“两手”政策
特朗普政府实行对等关税是典型的背离世贸组织(WTO)原则、扰乱国际经贸秩序的行为。问题在于,特朗普政府不是不知道其所出台的政策是背离WTO原则、与全球自由贸易相悖的行为。但其为什么坚持“对等关税”,重要的原因在于,一是特朗普政府看清了美国综合实力衰退的客观事实;二是对如何解决中美之间存在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做出了误判,错误地把“对等关税”作为落实“美国优先”的重要措施,看作是解决贸易逆差、政府赤字、通胀等国内问题的“灵丹妙药”;三是作为一位商人出身的交易型政治家习惯于把“威慑”的理论绝对化和极端化。
我们也要看清特朗普不会傻到与世界为敌,其出台的“对等关税”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品,而是精心炮制的 “一箭双雕”,其核心是通过威慑逼迫对手国“认怂”。所以面对舆论的谴责,特朗普表示,他的关税改革让几乎所有国家都坐到了谈判桌前,这在过去是难以做到的,“关税赋予我们极大的谈判权力”。这尽管是特朗普的一厢情愿,但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面对这位交易型政治家,而且又是一位为了达到自身目的和所追求的利益不择手段、毫不顾忌“信用”和道德制约的总统,正如中国古话所说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不能再简单地固守道德原则,企图通过说理影响特朗普,而应该在坚持斗争、明示我们决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合理地、巧妙地运用“两手”政策来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尽量避免对决,抓住美国践踏联合国和WTO原则的契机,动员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推进联合国和WTO改革,为中国营造出更加美好的国际环境。
(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创始所长、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
王震:“特朗普新政”正加速美国霸权与战后国际体系垮塌
在历史上,尽管美国外交实践中一直充斥着赤裸裸的现实主义利益算计和血腥残忍的武力胁迫,但理想主义却为美国霸权和对外扩张披上了华美的外衣。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同样掺杂了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美国作为二战后的主要世界大国,与苏联一起参与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创建和塑造过程。这一秩序在政治上主要体现为以大国协商、集体安全和主权平等为特征的联合国机制,在经济上主要体现为以自由贸易、多边合作,以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全球多边贸易和金融体系。这一制度性设计虽然并不完美,但却有效地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对美国来说,这不仅减少了其维护世界霸权的成本,也使得战后美国全球霸权不同于历史上那些以殖民扩张和武装掠夺为主的传统帝国。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种种做法正在彻底摧毁和颠覆二战以来所形成的国际秩序。在政治层面,美国对于多边机构和国际条约的选择性参与、对其他国家领土的觊觎和对中小国家的霸凌等,严重破坏了大国之间脆弱的战略互信和协商机制,以及建立在主权平等之上的联合国秩序;在经济层面,美国对世界各国挥舞关税大棒的做法,正在彻底摧毁建立在WTO规则之上的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人为地增加了未来全球多边贸易合作的成本。从美国外交来看,特朗普及其团队的做法也无异于饮鸩止渴。它意味着美国在放弃“平等”“民主”“正义”“道德”等软实力考量的同时,也彻底撕毁了笼罩在其外交之上的虚伪面纱。一旦失去这些光环,未来美国外交和霸权治理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副会长)
郑华:特朗普提高关税对赴美留学构成“寒蝉效应”
4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华关税提高至125%,中方随即采取了坚定的反制措施。其中,针对美国股市暴跌,美债被大量抛售,大规模游行示威引发美国社会动荡,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在4月9日晚间对赴美中国游客发布风险提示。同时,针对美国俄亥俄州通过系列高等教育法案,对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施加限制的举动,教育部于4月10日早间发布2025年第1号留学预警。赴美旅游和赴美留学是美对华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存在贸易顺差。中方此次反制措施的出台无疑将使美国高等教育产业遭遇重创。
近些年,赴美留学市场已然呈现“寒蝉效应”。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美国先后以新冠溯源、国家安全和移民管控等为由,限制中国STEM专业和高科技领域学生赴美留学。另一方面,受中美双边关系和美国社会动荡的影响,我国学生赴美留学意愿呈现下降趋势。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发布的《2024年门户开放报告》显示:截至2023-2024学年,在美中国大陆籍学生总数已经由37.3万(2019-2020学年)降为27.7万,在美中国大陆籍学者总数已经由4.8万(2019-2020学年)降为2.3万。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高校面临严重的财政压力和优质生源减少的风险。由于当时中美关系相对稳定,大量中国留学生赴美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高校财政压力。特朗普再度主政以来,美国政府大幅削减联邦层面的科研经费,高校财政压力骤增。近几个月来,加州大学多次发生数万教职工大罢工,抗议高昂的生活成本、工资问题以及人员短缺带来的工作压力。
可以预见:赴美留学将遭遇寒潮,美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将会遭遇重创,全球的国际教育交流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副会长)
张磊:“特朗普式”全球关税战与联合国追求倡导的目标背道而驰
特朗普发起的全球关税战对国际公平正义构成重大挑战,深刻影响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这一政策以“美国优先”为旗号,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手段,动摇了二战后建立的全球合作框架。其核心问题在于,特朗普的“互惠关税”基于美国单方面评估他国关税水平,忽视了WTO倡导的非歧视原则和多边协商机制,直接威胁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
首先,WTO旨在通过规则和非歧视性政策促进公平贸易,但特朗普的关税措施与之背道而驰。据WTO总干事奥孔乔-伊韦拉警告,此类单边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量萎缩约1%,并削弱WTO框架下的贸易占比。这种单边行动不仅引发贸易转移效应,还可能诱发全球范围的报复性关税战,进一步破坏经济稳定,动摇了WTO作为多边贸易体制基石的权威性。
其次,国际公平要求各国在贸易中享有平等机会,尤其应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未考虑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能力造成显著损害。例如,依赖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因关税壁垒而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加剧了全球经济不平等。这与正义原则——通过对话而非单边制裁解决争端——背道而驰。贸易战可能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威胁联合国所倡导的合作与和平。
第三,联合国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基石,其核心使命在于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而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直接挑战了这一宗旨。联合国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等倡议,致力于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并推动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然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量萎缩,阻碍SDGs的实现,特别是对依赖出口的发展中国家造成无差别打击。这些国家的出口能力削弱将直接影响其经济增长和减贫努力,加剧全球不平等,与联合国追求的公平正义目标相悖。
此外,联合国倡导通过对话和多边机制解决争端,而特朗普的单边行动不仅破坏了这一原则,还可能引发全球范围的报复性措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
面对这一挑战,联合国和WTO作为国际体系的关键支柱,应发挥其全球治理的核心作用,呼吁各国遵守国际法和多边贸易规则,通过WTO等机制协商解决争端,防止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的破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与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副会长)
章玉贵:以理性、建设性应对不确定性
在全球经济和贸易秩序面临重大不确定的关键时刻,为了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守住全球不发生系统性贸易风险的底线,建议全球治理体系中有实力、有国际责任感的参与主体紧急行动起来,适时召开由联合国牵头的紧急会议,就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发出理性的声音。
对中国而言,在坚持底线安全的同时,也应以战略胸襟与全球格局的高度,主动加强与理性贸易伙伴的战略沟通,尽快稳住经贸与投资关系基本盘,强化风险管控机制,稳住国际产业和金融资本在华高质量投资。另一方面,适时出台更大力度的扩大内需政策,加强对出口导向性民营企业的战略扶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教授,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副会长)
汪伟民:应对中美关税大战高强度对抗,中国应“长”“短”两策并举
当前,中美关税大战已进入高强度对抗阶段,中国需要在短期硬抗的同时,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美国通过关税手段试图孤立中国,东盟和欧盟在中美博弈中态度模糊,部分国家可能因美国施压而减少对华支持。美国的关税政策已导致全球供应链出现断裂风险,亚洲股市普遍下跌,美国国内消费者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关税措施已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冲击。短期内,中美关税战对抗可能升级并僵持,随后在国际协调下寻求谈判机会。
在外交层面积极应对方面,要团结友好国家,实现边打边谈的策略,在强硬反制的同时,保持谈判渠道畅通,适时做出非核心利益的让步,避免局势失控。要坚决捍卫主权和发展利益,确保谈判结果不损害中国经济长期竞争力。例如,在科技领域,坚决反对美国的“对等关税”框架,维护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发展权。通过阶段性妥协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为长期调整争取时间和空间。
中美关税大战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但其本质是两国经济模式和全球地位的较量。中国需在短期硬抗的同时,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通过扩大内需、深化区域合作和灵活谈判,有望在这一博弈中保持战略主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3-5年将是关键时期,需全民动员,共同应对这一历史性挑战。在此过程中,中国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韧性和市场规模优势,积极应对外部压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贡献力量。
(上海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上海联合国研究会副会长)
杨鹏飞:发挥国际机制作用 助破特朗普贸易霸凌困局
近两个月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推行贸易霸凌,挥动关税大棒,肆意破坏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面对这一困境,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负责任的世界大国,除了自身直接反制美国霸凌以外,还应充分发挥现有国际机制的作用,破解特朗普贸易霸凌困局,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面对美国贸易霸凌,我们应积极通过联合国平台,组织相关议题的讨论,形成国际舆论压力,凝聚国际共识,督促美国回归理性。同时,通过联合国协调各国立场,推动对话协商,避免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激化,为解决贸易争端创造良好氛围。
WTO则是应对贸易霸凌的核心机制。我国以及各相关受害国应向WTO起诉美国霸凌行为,通过WTO法定程序督促美国纠正。如果美国拒不纠正,各受害国可采取合理反制措施,维护世界贸易规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障成员国合法权益。
国际法为解决贸易争端提供法律依据。我国和相关各国可依据国际法,在国际法庭或仲裁机构对美国提起诉讼,以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迫使美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为国际贸易创造稳定、可预期的法律环境。
不可否认,面对美国霸权,联合国、WTO等国际机制仍然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各国更需加强团结,坚定支持国际机制,增强国际机制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降低霸凌国的干扰影响。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联合国研究会秘书长)
何建华:面对“对等关税”,联合国的作用更显重要
在即将迈入2025年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表新年致辞,“没有人能保证2025年会发生什么”,但呼吁世界各国更加紧密地携手同行,齐心协力,联合起来,“使2025年成为一个新的开端,不是作为一个分裂的世界”。
自诞生以来,联合国始终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它依旧是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普遍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在美西方炮制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说辞、特朗普推行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的当下,重申并致力于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更具合法性、正当性与公正性。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