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高山发布会强硬表态:长城汽车绝不做增程,背后有何深意?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狂飙突进的当下,增程式电动车凭借"可油可电"的卖点成为新宠,理想、问界等品牌销量屡创新高。然而在长城汽车高山MPV上市发布会上,董事长魏建军却语出惊人:"长城汽车绝不做增程!"这番强硬表态犹如向市场投下一枚深水炸弹,引发行业激烈讨论。当绝大多数车企都在拥抱增程技术时,长城为何要逆势而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思考?
技术路线之争背后的能源效率困局
魏建军在发布会现场用数据说话:增程式电动车在高速工况下,燃油经过"发电-充电-放电"三次能量转换,综合效率比燃油车更低。长城汽车研究院的测试显示,某热门增程车型高速油耗高达9.8L/100km,远超同级别插混车型。这种"背着充电宝跑长途"的技术路线,与长城坚持的"全场景高效"技术理念存在根本冲突。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利用效率正成为衡量技术先进性的核心指标。
混动技术积累构筑的护城河
长城汽车在DHT混动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已超过十年,其自主研发的柠檬混动DHT系统可实现全速域、全场景的能效最优。相比增程式单一的串联模式,长城的两挡DHT变速箱能实现EV、串联、并联、能量回收等多种工作模式。魏建军强调:"我们有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要选择技术降级?"这种技术自信源于其拥有的1000多项混动专利,构成了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
产品矩阵背后的战略定力
观察长城的新能源布局可以发现,从哈弗枭龙MAX的Hi4电四驱,到坦克500 Hi4-T的越野混动系统,再到高山MPV的智能DHT,都在坚持"多挡位+多模式"的技术路线。这种统一的技术架构不仅能降低研发成本,更形成了鲜明的品牌技术标签。在魏建军看来,跟随增程风口的短期利益,可能破坏长城精心构建的技术体系完整性。
用户真实需求的重新定义
长城市场调研显示,增程式"续航焦虑缓解剂"的定位存在认知偏差。数据显示,90%的增程车主充电频率超过每周3次,实际用电比例达80%,本质上仍是电动车使用习惯。魏建军指出:"用燃油系统做备用方案,不如直接优化纯电体验。"这种用户洞察促使长城将资源聚焦于快充技术和电池安全,而非过渡性的增程方案。
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深层考量
增程式技术对发电机、增程器等新增零部件依赖度较高,而长城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更适配混动技术需求。从蜂巢能源的电池到蜂巢易创的电驱动系统,长城构建了完整的自主产业链。魏建军的表态某种程度上是在捍卫其投资数百亿建立的供应链体系,避免因技术路线变更导致的沉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