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高山发布会表态:长城汽车为何对增程技术说'不'?

5422png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狂飙突进的当下,增程式电动车凭借"可油可电"的标签迅速走红,成为众多车企争相布局的技术路线。然而当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增程车型销量屡创新高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却在高山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地宣布"不做增程",这番表态犹如向沸腾的市场泼下一盆冷水。为何在行业集体拥抱增程技术的浪潮中,长城汽车却选择逆流而行?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思考?

增程技术是过渡方案还是终极答案?

魏建军在发布会现场直言:"增程式就是串联构型的插电混动,从技术原理看属于过渡方案。"这番技术论断直指行业争议焦点。增程技术虽然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但其内燃机仅作为发电机使用,能量转化效率存在天然损耗。长城汽车CTO王远力曾公开测算,增程车在高速工况下油耗反而比同级燃油车更高。这种"双重能耗"特性,与长城坚持的"全场景高效"技术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混动技术路线背后的战略抉择

长城汽车选择押注DHT-PHEV并联式混动技术并非偶然。其自主研发的柠檬混动DHT系统,通过双电机混联拓扑结构,可实现纯电、串联、并联、能量回收等多种工作模式。相比增程式单一的能量传递路径,这套系统在高速巡航时能让发动机直驱车轮,减少能量转换损耗。魏建军强调:"我们要做就做终极技术,不做技术妥协。"这种选择既是对技术路线的坚持,也暗含对混动市场竞争格局的预判。

长期主义与技术路线的生死赌注

在发布会后的访谈中,魏建军透露了更深层的考量:"汽车产业变革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拒绝增程技术的背后,是长城对研发投入的极致专注。数据显示,长城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300亿元,其中DHT混动系统研发就耗时5年。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决绝,既展现了技术自信,也暗藏风险。当友商通过增程车型快速收割市场时,长城选择用更复杂的混动系统构筑技术护城河,这场豪赌的结果或将改写新能源市场的竞争规则。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十字路口,技术路线的选择从来不只是简单的"对错"判断题。魏建军的表态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车企在产业变革中的不同战略思维。当短期市场诱惑与长期技术积累形成张力,长城汽车的选择或许能为行业提供另一种发展范本。这场关于技术路线的辩论,最终将由市场和时间的双重标尺来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