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龙头德方纳米(300769.SZ)的业绩还在下滑。这家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76.13亿元,同比减少55.15%;归属净亏损13.38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6.36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20.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亏损1.67亿元。
比年年亏损、毛利率为负更令人担心的是,德方纳米的扩张之路还在继续。
“内卷”开启
德方纳米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纳米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和补锂剂,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行业领域。近年来,德方纳米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市占率维持在20%左右,位居行业第二。
德方纳米的巨亏来源于行业内卷。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进步,磷酸铁锂成为了整个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的主力军,在2020年至2022年经历了高增长。根据GGII统计,2023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达71%。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4 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磷酸铁锂材料出货246万吨,同比增长49%,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近74%。装车方面,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24 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动力电池热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由此带来了巨额产业投资,叠加相关产业的各项支持和补贴政策等因素,产能规模快速增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原有企业、磷化工及钛白粉企业和三元正极材料企业等在2021年和2022年纷纷启动扩产规划,上述新增磷酸铁锂产能已于2023年逐步投产。整个行业供需格局发生逆转,并迅速进入过剩时代。
磷化工企业川发龙蟒(002312.SZ)依托四川磷矿资源,与中创新航合作建设年产10万吨的LFP项目已于2023年投产。另一家磷化工企业云图控股(002539.SZ)规划在湖北建设35万吨磷酸铁及配套项目,于2024年逐步投产。钛白粉企业中核钛白(002145.SZ)与宁德时代(300750.SZ)合作,分期建设规划的年产5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汽车零部件企业富临精工(300432.SZ)收购湖南升华科技后转型LFP材料,2024年8月公告签下宁德时代42万吨磷酸铁锂销售大单。
根据EVTank数据,截至2023年底,磷酸铁锂产能合计达到341.7万吨,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50%,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同时,2023年开始磷酸铁锂行业普遍出现大额亏损情况。
由于竞争加剧,2023年磷酸铁锂市场集中度也有所下降。高工锂电数据显示,2023年TOP5的市场占有率为64.3%,相对于2022年的70%,行业集中度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
今年磷酸铁锂过剩还将继续。根据东吴证券及鑫椤锂电预测,2025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约为247.4万吨,供给可能达到361.2万吨,过剩产能约为113.8万吨。湖南裕能也表示 “供需格局变动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时代已过,主流大型锂电池厂商,出于供给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考虑,通常会同时维持多个供应商,各供应商之间需要在产品品质、销售价格、供货能力等方面进行竞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越卖越亏
为应对竞争,德方纳米陷入价格战。2023年公司毛利率0.19%,2024年更是下跌至-4.64%。毛利率为负数是一个异常现象,意味着公司产品销售价格无法覆盖直接生产成本。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为6.7亿元,其中计提存货跌价损失4.37亿元,长期资产减值损失2.3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减值损失1.26亿元,在建工程减值损失1.06亿元)。
业绩亏损,德方纳米还上足了杠杆。截至3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已高达61.71%,创出上市以来第三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双双低于1,分别为0.94和0.82,偿债压力较大。
此外,德方纳米还有隐形债务。截至4月底,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提供的实际担保总余额(含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及控股子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为54.79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比例为98.81%。
更令人担心的是,德方纳米上足杠杆后的效率产能利用率。2022年公司产能为20.41万吨,利用率高达90.88%;2023年,随着产能逐步释放,29.51万吨的产能之下,产能利用率下滑至约70%,下降约20个百分点;2024年产能为30.63万吨,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7.27%。值得一提的是,德方纳米还有在建产能14.88万吨,约为现有总产能的一半,公司产能利用率未来令人担忧。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价格大幅下滑、产品越卖越亏、产能空置,德方纳米的未来荆棘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