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惹众怒 美国州联手发起法律挑战

8367png

在全球贸易局势持续紧张的背景下,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近期,美国12个州联合对联邦政府发起法律诉讼,抗议这些政策给地方经济带来的沉重负担。从农业到制造业,关税壁垒正在引发连锁反应,中小企业主叫苦不迭,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压力。这场法律对抗不仅关乎贸易政策走向,更折射出美国国内深刻的经济分歧。

关税大棒下的农业危机

中西部农业州成为这场法律挑战的主力军并非偶然。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等农业大州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关税战爆发以来,大豆出口量骤降40%,玉米价格下跌23%。农场主们不得不面对仓库爆满、收入锐减的困境。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传统海外买家已转向南美市场,这种供应链重构可能造成永久性市场份额流失。

制造业成本飙升引发倒闭潮

原本期待"美国制造"复兴的工业企业正遭遇现实打击。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反映,钢铁关税使其原材料成本上涨35%,迫使企业要么裁员减产,要么将成本转嫁给下游厂商。俄亥俄州已有7家中小型制造企业申请破产,这些企业平均雇佣员工87人,其倒闭对当地就业市场造成显著冲击。法律文件显示,原告州特别强调关税导致的产业链断裂问题。

零售业价格传导刺痛消费者

沃尔玛、塔吉特等零售巨头的财报数据揭示,家电、服装等进口商品价格平均上涨12%-18%。芝加哥大学研究显示,关税成本的91%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诉讼材料中特别列举了婴儿奶粉、自行车等民生商品的价格变化,这些日常消费品的涨价正在削弱普通家庭的购买力,在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形成双重压力。

州财政税收遭受连锁冲击

各州检察长提交的诉状详细计算了政策带来的财政损失。加州预计年税收减少3.7亿美元,主要来自进出口相关行业的萎缩;德州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导致地方关税收入锐减28%。更棘手的是,农业补贴等应急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多个州已出现预算赤字。这种财政恶性循环正在限制各州在基建、教育等领域的投入能力。

法律角力背后的政治博弈

观察人士注意到,参与诉讼的12个州中有9个由民主党主政,这场法律战不可避免带有选举政治色彩。但共和党控制的犹他州、阿拉斯加州的加入,显示出关税争议已超越党派界限。各州在诉状中刻意回避政治表述,而是聚焦WTO规则和美国宪法中的贸易条款,这种策略选择暗示着诉讼可能持续到总统大选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