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公交车灌溉系统经年未醒:技术故障还是管理疏忽?

1292png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下,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已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近期备受关注的HP公交车灌溉系统"沉睡"事件,却暴露出智能交通设施运维的深层隐患。据市民反映,这套耗资数百万的自动灌溉装置已停摆超过两年,原本用于绿化车载花箱的智能系统沦为"铁疙瘩",引发公众对公共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的广泛讨论。

高科技设备为何沦为"摆设"?

该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能根据温湿度自动调节浇灌量,曾作为智慧公交的示范项目被重点宣传。但记者调查发现,34台安装该系统的公交车中,有29台的传感器数据长期无更新。运维记录显示,设备停用主因是核心控制器频繁报错,而厂商早已停止提供配件支持。更令人诧异的是,公交公司竟无人知晓系统保修期的具体截止日期。

维修资金到底去了哪里?

财政公开数据显示,该市近三年累计拨付公交设施维护专项资金达1200万元,其中明确包含智能系统维护科目。但面对设备瘫痪,相关部门却表示"缺乏专项维修预算"。记者追踪资金流向发现,去年有58万元标称用于"智能灌溉系统升级"的款项,最终被用于购买普通洒水车。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资金使用方式,暴露出公共财政监管的严重漏洞。

责任链条断裂谁之过?

从采购到运维涉及5个部门,却形成"九龙治水"的管理困局。公交公司称只管车辆运营,园林局表示只负责技术标准,财政局强调只管资金拨付。更荒诞的是,当初负责系统验收的技术负责人已在三年前调岗,接任者直言"没见过系统图纸"。这种责任真空状态,导致价值数百万的公共资产陷入"无人认领"的尴尬境地。

市民权益如何保障?

根据最初规划,该系统每年应节约人工灌溉成本25万元,减少水资源浪费40%。如今不仅承诺落空,车载花箱因缺水枯萎反而影响市容。多位人大代表指出,此类"半拉子工程"在市政领域并非个例,暴露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缺失。市民王女士质疑:"纳税人的钱打了水漂,却连个说法都要不到?"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类似HP公交灌溉系统的案例正在全国多地上演。某省会城市智能公交站牌70%出现故障,某新区智慧路灯建成即闲置。专家指出,这些现象反映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立项轻运维"的政绩观偏差,智能设备采购时一味追求"高大上",却忽视后续使用成本和技术适配性。如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防止智慧城市沦为"面子工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治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