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指挥中心现不雅内容,专家呼吁加强系统安全管理

4253png

随着城市数字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各类公共设施智能化管理系统已成为城市运转的重要支撑。然而近日某地铁铁塔指挥中心大屏惊现不雅内容的事件,却暴露出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管理的巨大漏洞。这起事件迅速引发社会热议,不仅让公众对公共信息安全产生担忧,更折射出当前智能化系统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专家指出,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如何筑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防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指挥中心大屏遭入侵暴露系统脆弱性

据现场目击者描述,事发时指挥中心主控大屏突然切换播放不雅视频,工作人员紧急切断电源才控制住局面。技术溯源发现,黑客通过钓鱼邮件获取系统权限,利用未修复的系统漏洞植入恶意程序。更令人震惊的是,该系统竟使用默认管理员密码,且未部署行为审计功能。这反映出部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存在重功能轻安全、重建设轻运维的突出问题,给城市公共安全埋下隐患。

公共设施网络安全标准亟待升级

多位网络安全专家指出,现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对具体防护措施的规定较为笼统。以本次事件为例,系统既未实现网络分区隔离,也缺乏视频内容的AI识别过滤机制。对比金融、电力等行业严格的三层防护体系,城市公共设施的网络安全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在视频监控、智慧灯杆等物联网设备大规模部署的背景下,传统边界防护已难以应对新型网络攻击手段。

构建动态防御体系需多方协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建议,应当建立覆盖设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运维单位的三方责任体系。具体而言,设备厂商需预置安全芯片并定期推送固件更新;系统集成阶段必须通过渗透测试;运维方则要实施7×24小时安全监测。某网络安全公司CTO透露,他们研发的"数字免疫系统"已能实时阻断99%的异常内容投放,这类主动防御技术值得在关键场所推广。同时,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也至关重要。

这起事件犹如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在享受智能化便利的同时,必须同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从技术防护到管理制度,从标准制定到人才培育,需要构建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城市生命线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