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猿辅导猝死员工家属:揭露在线教育行业加班内幕

9222png

近年来,在线教育行业蓬勃发展,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然而,在这片看似光鲜的赛道上,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黑暗面。996、007工作制已成行业潜规则,"狼性文化"被美化为奋斗精神,无数年轻从业者在高压下透支健康。近日,猿辅导一名28岁员工猝死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家属痛诉"孩子连续加班三个月,凌晨回家是常态",再次将在线教育行业的加班文化推向舆论风口浪尖。

凌晨三点的打卡记录:被数据绑架的青春

家属提供的考勤记录显示,猝死员工张某在事发前三个月,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4小时,最晚打卡记录达凌晨3点27分。这并非个例,多位匿名员工透露,在线教育机构普遍实行"双月目标制",每个考核周期业绩清零重计,迫使员工不断冲刺。"续报率""转化率"等数据指标像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辅导老师既要当"销售冠军",又要做"贴心班主任"。某平台甚至要求凌晨12点前必须回复家长信息,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被彻底模糊。

算法围城下的隐形加班:居家办公成24小时待机

疫情期间兴起的居家办公模式,反而加剧了加班乱象。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办公软件,管理者能实时监控员工响应速度,系统自动统计"未读超时"次数作为绩效考核依据。有员工表示,即便深夜洗澡也要带着手机,生怕错过工作群里的@消息。更讽刺的是,某些机构将"弹性工作制"包装成福利,实际却要求员工随时在线。猝死员工张某的聊天记录显示,其去世当晚10点仍在修改课件,而公司宣称的"下班时间"是晚6点。

资本游戏中的消耗品:用命换来的千亿估值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头部在线教育机构营销费用普遍超营收50%,疯狂烧钱背后是资本对市场垄断的渴望。为了支撑估值故事,企业不惜用"人海战术"抢占市场,一个暑期能招聘10万兼职教师。在这种模式下,基层员工沦为可替换的"数据生产工具",某机构HR内部培训材料中赫然写着"我们不缺老师,只缺业绩"。猝死事件发生后,涉事公司迅速删除相关加班记录,并以"个人健康问题"为由撇清责任,折射出资本对个体生命的冷漠。

这起悲剧撕开了在线教育行业"科技赋能教育"的华丽外衣,暴露出畸形加班文化对劳动者的吞噬。当教育变成流量生意,当老师变成销售指标,这个本该充满人文关怀的行业,正在资本裹挟下走向异化。值得思考的是,在监管重拳整顿教培行业乱象后,劳动权益保障是否也该成为治理的重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