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喂奶门涉事男子被找到 警方介入调查始末
近年来,公共场所哺乳引发的社会争议屡见不鲜,从地铁哺乳被拍,到商场母婴室短缺,每一次事件都折射出当代母亲在公共空间面临的尴尬与困境。就在公众对哺乳权益讨论持续升温之际,上海"喂奶门"事件的爆发再次将这一社会议题推向风口浪尖。事件中一位哺乳期母亲在餐厅喂奶时遭陌生男子偷拍并言语骚扰,视频在网络流传后引发众怒。
喂奶门事件引爆网络舆情
5月15日下午,上海某商场餐厅内,一位母亲正在哺乳期婴儿时,被邻桌男子用手机偷拍。当母亲发现并制止时,该男子不仅拒绝删除视频,还出言不逊。现场视频被上传网络后,"上海喂奶门"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单日阅读量突破2亿。网友纷纷谴责偷拍行为,认为公共场所哺乳是母亲的合法权利,任何骚扰行为都应受到法律严惩。
涉事男子身份确认过程曲折
事件发生后,上海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由于现场监控画面模糊,加上涉事男子使用现金结账未留下支付信息,初期排查遇到困难。警方通过调取商场周边监控,结合目击者描述,最终锁定嫌疑人李某。经查,李某系某公司销售人员,此前无违法犯罪记录。警方在其手机中发现了事发时的偷拍视频,证据确凿。
法律专家解读案件性质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王丽指出,该案涉及多个法律问题。首先,未经同意拍摄他人哺乳过程涉嫌侵犯隐私权;其次,在公共场合对哺乳妇女进行骚扰,可能违反《妇女权益保障法》;若视频被传播,还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王教授强调,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哺乳权受保护,任何干扰哺乳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公共场所哺乳设施现状调查
记者走访上海多个商圈发现,虽然近年来母婴室建设有所改善,但覆盖率仍不足。在受访的20家商场中,仅12家设有独立母婴室,其中3家因管理不善长期关闭。多数哺乳期妈妈表示,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能选择在卫生间或角落哺乳。专家呼吁,完善公共场所哺乳设施是解决此类矛盾的根本之道。
社会各界呼吁尊重哺乳权
事件发酵后,上海市妇联第一时间发声,强调哺乳是母亲的基本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多个公益组织发起"文明观哺"倡议,呼吁公众以包容心态对待公共场所哺乳行为。心理学专家指出,社会对哺乳的污名化是导致冲突的主因,需要通过教育消除偏见,营造尊重母婴权益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