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买金饰秒下单称货买当下值,黄金价格走势引关注

4953png

近期国际金价持续震荡,国内黄金零售价却屡创新高,引发全民"淘金热"。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越来越多消费者加入抢购大军。某社交平台热传的视频显示,一位女性消费者在柜台前仅用30秒就完成黄金首饰下单,并直言"现在不买明天更贵"。这种"秒下单"现象背后,折射出普通民众对资产保值增值的焦虑,也反映出当前投资渠道收窄环境下,黄金作为"硬通货"的独特吸引力。

金价持续攀升催生消费新现象

今年以来,国际金价累计涨幅已超15%,国内各大金店挂牌价更是节节攀升。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足金首饰价格频频突破700元/克大关,创下历史新高。在这种行情下,出现了"三分钟决策""柜面直播代购"等新型消费模式。部分消费者甚至不再纠结款式工艺,只关注克重和实时金价,形成"见好就买"的消费心理。有业内人士透露,近期黄金珠宝门店的客单价普遍提升30%以上。

年轻群体成购金主力引关注

与传统认知不同,这轮黄金消费热潮中出现大量90后、00后面孔。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18-35岁用户贡献了黄金饰品销量的62%。这些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于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获取黄金投资信息,将购买金饰视为"时尚投资"。他们往往采用"小克重、高频次"的购买策略,每月定期购入1-3克金饰,既满足装扮需求,又实现资产配置。这种新型消费模式正在重塑黄金零售市场格局。

银行金条销售现"秒光"现象

除首饰金外,投资性金条同样遭遇抢购。多家银行APP显示,20克、50克规格的小克重金条经常处于"售罄"状态。工商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透露,现在金条到货需要提前预约,部分热门规格开售10分钟内就会被抢购一空。这种现象导致银行不得不采取限购措施,个别分行规定每人每月限购100克。投资者普遍认为,在股市、基金收益不稳定的背景下,实物黄金是更稳妥的避险选择。

专家提醒警惕"追高杀跌"风险

面对市场狂热情绪,多位金融专家发出警示。中国黄金协会专家指出,当前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存在技术性回调可能。普通消费者需注意,首饰金包含加工费、品牌溢价等附加成本,回购时会有20-30元/克的折价。更合理的做法是区分消费和投资需求:佩戴需求可以择时购买,纯投资则应选择溢价较低的金条或黄金ETF。特别要避免借贷购金等非理性行为。

全球央行持续增持助推金价

推动此轮金价上涨的核心因素,是全球央行创纪录的黄金储备需求。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各国央行净购金量达1082吨,连续13年保持净买入。中国央行更是实现连续17个月增持,累计增加黄金储备316吨。这种趋势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重构过程中,黄金重新获得战略资产地位。分析人士认为,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美元信用受损的背景下,央行购金潮可能持续,为金价提供长期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