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订婚强奸案成最高法指导案例:未婚性关系中的同意如何界定?

9664png

近年来,随着社会观念的开放和婚恋模式的多元化,未婚性关系引发的法律纠纷日益增多。从"MeToo"运动到各类性侵案件的舆论发酵,如何界定性同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山西订婚强奸案被最高法列为指导案例,再次将这一社会痛点推向风口浪尖。该案不仅引发了关于婚恋关系中性同意边界的广泛讨论,更暴露出我国在相关法律适用上的模糊地带。

订婚关系中的性同意是否具有特殊性

山西订婚强奸案的特殊性在于当事人处于订婚这一特殊关系中。传统观念中,订婚常被视为婚姻的前奏,这导致一些人错误认为订婚即意味着性同意的默示授权。然而法律明确规定,任何性行为都必须建立在明确自愿的基础上,婚姻关系本身都不能免除这一前提。该指导案例明确否定了"订婚即同意"的错误认知,强调即使是亲密关系中也必须尊重对方的性自主权。这一裁判要旨对破除封建残余思想、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判断性同意中的"半推半就"

司法实践中,性侵案件最难认定的往往是受害人在事发时的真实意愿表达。山西案例中,法院通过综合考量双方聊天记录、事后行为表现等多方面证据,确立了"持续性明确同意"的认定标准。指导案例特别指出,不能仅凭被害人未激烈反抗就推定同意,而应当考察其是否通过语言或行为持续表达肯定性意愿。这一标准填补了法律适用中的空白,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可操作的裁判指引。

电子证据在性同意认定中的关键作用

在数字化时代,电子证据成为还原事实的重要依据。该指导案例开创性地将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电子证据作为认定性同意的关键依据。法院通过分析双方事前沟通、事后交流等内容,构建了完整的证据链条。这种做法不仅符合现代司法证明规律,也为受害人维权提供了新的证据收集思路。随着科技发展,电子证据必将在类似案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西订婚强奸案被列为最高法指导案例,标志着我国司法实践在性自主权保护方面的重要进步。该案例确立的裁判规则,既回应了社会关切,也为类似案件处理提供了明确指引。在婚恋关系多元化的今天,这一案例的指导意义将超越个案本身,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性自主权的法治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