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铁不提供免费卫生巾?卫生巾自由引热议

4212png

近日,"高铁是否应该免费提供卫生巾"的话题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引发数万网友热议。一位女乘客在高铁上突发月经却无处购买卫生巾的遭遇,揭开了公共场所女性基础生理需求的尴尬现状。据百度指数显示,"卫生巾自由"搜索量一周内暴涨320%,反映出当代女性对基本生理权益保障的强烈诉求。当我们在讨论高铁WiFi、充电插座时,为什么女性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反而被忽视?

卫生巾为何被排除在公共服务之外

纵观国内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急救药箱、老花镜等应急物品已成标配,但卫生巾始终缺席。铁路部门回应称"属私人用品不便提供",这个解释引发更大争议。数据显示,中国高铁女性乘客占比达47%,每月有近3000万人次可能面临突发经期需求。在机场、星级酒店等场所已陆续配备卫生巾自动贩卖机的背景下,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国高铁,其服务理念是否也该与时俱进?

成本核算背后的性别盲区

反对免费提供卫生巾的声音多集中在"成本过高"的担忧上。但细算经济账会发现:单片卫生巾成本约0.3-0.8元,按高铁日均2000班次计算,全年成本不超过800万元,仅相当于3列动车组座椅套的年更换费用。更值得思考的是,同样作为必需品的厕纸可以免费供应,为什么卫生巾就要区别对待?这种成本计算的差异,本质上反映出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性别视角缺失。

国际交通服务的对比启示

日本新干线早在2015年就在所有女性卫生间安装卫生巾自动贩卖机;英国伦敦地铁试点"红色应急箱"计划;迪拜机场提供免费卫生巾领取服务。这些案例证明,将女性生理需求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并非技术难题。值得注意的是,印度2022年已立法要求所有长途列车必须配备卫生巾,这个常被贴上"落后"标签的国家,在性别平权实践上反而走在了前面。

从卫生巾看公共服务的人性化维度

杭州亚运会媒体中心出现卫生巾互助盒、深圳部分中学试点卫生巾共享机,这些创新实践正在重塑公共服务标准。专家指出,公共服务的人性化程度不应停留在"有无厕所"的层面,更应关注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就像盲道、母婴室成为城市标配的历程一样,卫生巾进入公共服务清单,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但值得追问的是:我们是否总要等到舆情沸腾,才愿意推动这些本该早就实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