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后头痛不止?女子就医惊现口腔内残留手术针
近年来,随着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拔智齿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成人礼"。然而,在看似常规的牙科手术背后,隐藏着令人担忧的医疗安全问题。社交媒体上频频出现"拔牙后遗症"的求助帖,从持续疼痛到神经损伤,各种并发症让患者苦不堪言。最近,一则"女子拔智齿后头痛半年,竟发现口腔残留手术针"的新闻更是引发热议,将口腔医疗安全推上风口浪尖。
头痛半年寻医无果 真相令人震惊
杭州的李女士半年前在当地口腔诊所拔除右下智齿后,持续出现偏头痛症状。辗转多家医院神经内科就诊,CT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直到最近一次口腔全景片检查,医生在其下颌骨内发现一根长约1.5厘米的断裂缝合针。影像显示,这根金属针随着咀嚼运动不断刺激周围组织,正是导致顽固性头痛的"元凶"。
手术器械断裂为何频发
口腔外科专家指出,拔牙过程中器械断裂并非个例。主要原因包括:牙根形态异常导致器械超负荷使用;劣质手术器械金属疲劳;医生操作手法不当等。特别是处理阻生智齿时,由于视野受限、操作空间狭窄,更容易发生器械断裂事故。数据显示,约有0.3%的复杂拔牙病例会出现器械残留,但多数能被术中发现。
残留异物的潜在危害
残留在颌骨内的金属器械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短期会导致局部感染、持续疼痛;长期可能造成骨组织坏死、神经压迫症状。更危险的是,这些金属异物可能在不知不觉中移位,一旦进入重要血管或呼吸道,将造成生命危险。案例中的缝合针就因长期摩擦,已在颌骨表面形成明显的磨损凹陷。
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患者在拔牙后若出现异常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建议立即进行口腔全景片或CBCT检查。选择医疗机构时,应注意其是否配备数字化影像设备,以及医生是否具备处理复杂病例的资质。术后复查时,主动要求查看影像资料,特别注意手术区域是否有异常高密度影。目前李女士已通过手术取出残留针具,但完全康复仍需时日。
行业规范亟待完善
这起事件暴露出部分口腔诊所存在的流程漏洞。正规操作要求术前清点器械、术后必须拍摄确认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安全步骤常被省略。业内专家呼吁,应建立拔牙手术器械管理制度,将术后影像检查纳入必备流程。同时建议国家出台更严格的口腔手术操作规范,明确器械断裂等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