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为何不反省侵略罪责?反而对正义说三道四的背后原因

1863png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美化侵略历史、否认战争罪责的行为,频频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从篡改教科书到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从否认南京大屠杀到拒绝赔偿慰安妇受害者,日本政府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始终充满争议。更令人愤慨的是,日方不仅不反省侵略罪责,反而对中韩等受害国的正义诉求说三道四,这种颠倒黑白的行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算计和历史认知?这一问题已成为东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焦点话题。

历史修正主义的政治土壤

日本政坛长期存在一股强大的历史修正主义势力,他们通过系统性操作试图淡化甚至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这种思潮的形成与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密切相关——出于冷战需要,美国保留了日本战时官僚体系和部分战犯的政治生命,导致军国主义思想未能彻底清算。近年来,随着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安倍晋三等政客更公然鼓吹"侵略未定论",将东京审判称为"胜者的审判"。这种扭曲的历史观在部分日本民众中形成了"受害者意识",为政府逃避罪责提供了民意基础。

地缘博弈中的战略算计

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态度变化,往往与其地缘政治需求高度同步。当需要强化美日同盟遏制中国时,日本政客就会刻意炒作"中国威胁论",将自身包装成"民主阵营前哨";当与韩国关系紧张时,又会搬出殖民统治时期的所谓"合法依据"。这种将历史问题工具化的做法,实则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获取战略利益。特别是在修宪强军的进程中,否认侵略历史成为突破和平宪法约束的重要铺垫,通过塑造"正常国家"形象来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

文化心理的深层症结

日本社会独特的"耻感文化"使其更在意如何维护表面荣誉,而非直面历史真相。这种文化心理导致其处理历史问题时,往往采取"不认错但道歉"的矛盾态度——既想获得国际社会的接纳,又不愿承担具体责任。加之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崛起形成的优越感,部分精英阶层产生了"历史包袱阻碍发展"的错误认知。教育体系的有意误导更使年轻一代对战争历史知之甚少,形成了"集体记忆断层",为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提供了可乘之机。

面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倒行逆施,国际社会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真正实现东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各国需要加强历史教育合作,建立共同的历史认知框架,防止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同时,要通过多边机制施加道义压力,迫使日本政府遵守国际共识,停止在历史问题上开倒车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