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雪碧被曝悄悄更换配方,客服回应称是正常调整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饮料配方的关注度持续攀升。从无糖可乐的爆火到元气森林的崛起,饮料行业正经历一场"成分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款经典饮料的配方调整都可能引发消费者强烈反应。近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超市货架上的雪碧包装虽未改变,但口感似乎与记忆中的味道有所不同,这一发现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网友实测发现甜度变化
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对比测试视频,通过同时品尝新旧批次产品,发现新版雪碧甜度明显降低,后味略带苦涩。食品测评博主"味觉侦探"使用糖度仪检测显示,新版雪碧含糖量较旧版下降约12%。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确实出现了细微调整,但未在包装醒目位置标注配方变更提示,这种"静默调整"的做法引发部分消费者不满。
客服回应称优化产品结构
针对消费者的疑问,雪碧官方客服在回应询问时表示:"公司会根据市场反馈持续优化产品,此次调整属于正常的产品升级。"但拒绝透露具体调整了哪些成分。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是应对全球减糖趋势的举措,英国、墨西哥等国家早已对含糖饮料征收"糖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7%,传统含糖饮料面临转型压力。
配料表暗藏"代糖升级"玄机
记者对比新旧配方发现,新版雪碧在保留白砂糖的同时,增加了三氯蔗糖和乙酰磺胺酸钾两种人工甜味剂的配比。食品工程师王敏解释:"这种调整能在降低总糖量的同时维持甜度感知,但代糖的余味控制是行业难题。"值得注意的是,配料表中柠檬酸钠的位置前移,这可能解释了部分消费者感受到的"酸味加重"现象。专家提醒,敏感人群需注意代糖摄入量。
消费者权益保护引争议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食品配料的定量标示并非强制要求,但重大配方变更应当进行适当标示。上海市消保委近期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8%的消费者认为饮料配方变更应在外包装明确提示。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表示:"企业有权调整配方,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样需要保障,建议通过'新配方'等标识进行过渡期提示。"
这场"雪碧配方门"折射出快消品行业转型中的典型矛盾:既要顺应健康化趋势,又要维系经典产品的消费记忆。某外资饮料企业市场总监透露:"我们做过消费者测试,明确标注'减糖'反而会导致销量下滑,这是行业共同的难题。"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成分透明度的要求更高,这场关于配方变更的讨论或许将推动整个行业建立更规范的信息披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