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互免签证,对两国经济有何影响?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复苏,签证便利化已成为各国争夺国际游客的重要手段。对于中国游客而言,繁琐的签证材料、漫长的等待时间常常成为说走就走的阻碍;而中亚国家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因签证门槛让许多中国旅行者望而却步。近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互免签证协定,这一政策犹如一剂强心针,不仅点燃了两国人民的出行热情,更将为双边经贸往来打开新的局面。
旅游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撒马尔罕的金色穹顶、布哈拉的古老经学院,这些丝绸之路上的明珠终于向中国游客敞开了免签大门。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中亚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占整个中亚地区的40%。免签政策实施后,国内各大旅行社乌兹别克斯坦线路咨询量激增300%,航空公司正计划增开直飞塔什干的航班。与此同时,乌兹别克斯坦游客来华旅游也将更加便利,北京、西安等丝路沿线城市已开始筹备特色接待方案。
双边贸易壁垒进一步降低
签证便利化带来的不仅是游客流动,更为商务人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据统计,中乌贸易额在2023年已突破90亿美元,但商务签证的繁琐程序始终制约着中小企业跨境合作。现在,两国商人可以随时进行实地考察、参加展会、洽谈合作,这将显著提升纺织机械、农产品、新能源等领域的贸易效率。特别是对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而言,免签政策将大幅降低人员往来成本,预计未来三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150亿美元。
投资合作进入快车道
乌兹别克斯坦正在推进大规模经济改革,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年轻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着中国资本。此前,签证限制使得许多投资者难以实地考察项目进展。免签政策实施后,中国企业在能源、基建、制造业等领域的投资将更加便捷。据悉,多家中国新能源企业已计划赴乌考察光伏项目,而乌方投资者对中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人员流动的便利化将加速这些项目的落地。
文化交流迎来新机遇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中乌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免签政策为学者、艺术家、留学生等群体的交流扫清了障碍。预计两国高校间的交换项目将增加50%以上,联合考古、文物修复等文化合作也将更加密切。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中亚旅行打卡"热潮,配合免签政策的实施,正在让更多中国人重新发现这个与中国有着千年友谊的国度。
从撒马尔罕的蓝色穹顶到上海的外滩夜景,互免签证政策如同现代丝绸之路上的通关文牒,正在重新连接起这两个文明古国。当签证盖章的声音消失时,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多商业合作的成功签约、更多文化项目的落地生根、更多普通游客的欢声笑语。这场跨越帕米尔高原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丝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