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变化第一天:全国多地实施新政策,登记更方便了吗?
近年来,婚姻登记手续繁琐、流程复杂一直是困扰适婚人群的痛点。不少新人反映,办理结婚证需要准备大量材料、往返多个部门,甚至还要面临"黄牛"抢号、预约难等问题。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民政部门陆续出台便民措施,2023年全国多地开始实施婚姻登记新政策,究竟这些变化能否真正解决群众的办证难题?
跨省通办打破户籍限制
过去,婚姻登记必须在一方户籍所在地办理,这对异地工作生活的情侣造成诸多不便。新政策实施后,北京、上海、广东等21个省份率先试点"跨省通办",持居住证即可在当地办理结婚登记。数据显示,政策首日广州就为37对非户籍新人办理了结婚证,其中一对来自黑龙江和云南的情侣表示:"不用专门请假回老家,省下了近万元的往返路费。"
电子证照实现"指尖办理"
移动端服务成为此次改革的亮点。通过"民政通"APP,新人可以完成预约登记、材料上传、电子签名等全流程操作。部分地区还开通了电子结婚证申领功能,与纸质证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杭州市民王女士分享体验:"从上传证件到领取电子结婚证只用了15分钟,还能直接关联到支付宝卡包,办理生育登记时扫码就行。"
婚检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
以往需要单独跑医院的婚前医学检查,现在多地婚姻登记处设立了专门窗口。在成都青羊区,新设的婚检中心与登记大厅仅一墙之隔,完成登记的新人可直接进行免费体检,检查报告会同步上传至婚姻登记系统。医护人员介绍:"平均每对新人能节省2小时,还能通过系统直接获取对方健康状况,避免隐瞒重大疾病的风险。"
从首日实施情况看,婚姻登记新政策确实带来了显著变化。但部分地区仍存在系统不稳定、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等问题。随着政策持续优化,这项关乎千万家庭幸福的民生工程,正在用数字化手段重构服务流程,让"人生大事"办得更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