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义演技爆发力获赞: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实力派演员的?

5185png

在流量为王的娱乐圈,颜值与话题度似乎成了衡量演员价值的唯一标准。然而近年来,随着《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品质剧的热播,观众对"演技派"的呼声越来越高。当资本与流量制造的"快餐式表演"频频翻车,那些潜心打磨演技的演员开始被市场重新发现——刘学义正是这样一位厚积薄发的典型。从古装男配到悬疑剧《暗夜行者》的炸裂表现,这位90后演员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古偶美男"到"剧抛脸"的蜕变。

科班出身奠定表演根基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系统训练,为刘学义打下了扎实的表演基础。在校期间参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话剧演出时,他就展现出对角色极强的共情能力。这种学院派培养的"方法论",让他区别于半路出家的流量明星——在《青云志》中饰演萧逸才时,仅凭几个眼神就传递出角色亦正亦邪的复杂性,这种精准的表演控制力正是科班训练的最佳印证。

古装剧里的黄金配角进化论

从《琉璃》中痴情决绝的昊辰到《千古玦尘》里偏执阴郁的天启,刘学义总能在有限戏份里创造记忆点。他深谙"配角不抢戏但必须出彩"的生存法则,通过微表情设计赋予反派角色脆弱感。拍摄《少年歌行》时,为诠释无心和尚的邪魅气质,他专门研究佛教手印和敦煌壁画,这种"较真"让纸片人角色有了血肉温度。

现代剧中的多面突破

当观众以为他只能驾驭古装时,《暗夜行者》中双重卧底的表演彻底打破定式。为塑造陈陌/骆翔的割裂感,他设计了两套呼吸节奏:警察身份时呼吸平稳绵长,毒贩伪装时气息短促紊乱。这种细节把控让豆瓣网友惊叹:"同一张脸演出灵魂对撕的撕裂感,微表情管理堪称教科书级别。"

动作戏亲身上阵的执拗

在滥用替身的行业现状下,刘学义坚持完成90%以上的高危动作。《秋蝉》中那段行云流水的巷战戏,他提前三个月进行格斗训练,导致杀青时膝盖积液。《长风渡》拍摄期间,零下15度赤脚拍雪地戏引发高烧,却坚持不用替身重拍七次。这种"戏比天大"的职业态度,让合作导演评价他"有着老派演员的匠人精神"。

综艺节目暴露的表演思考

在《萌探探探案》即兴表演环节,他临时改编的"疯批美人"片段引发全网热议。没有妆造辅助的情况下,仅靠眼神切换就完成三种人格转换,这种临场发挥暴露了他私下的用功——采访时透露会定期观摩《演员的自我修养》,并建立"角色情绪库"收集各种情感样本。正是这种理论结合实践的钻研,让他能精准拿捏《花间令》中潘樾从温润到黑化的渐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