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气温骤降度!这份防寒指南请收好
近日,全国多地迎来断崖式降温,部分地区气温骤降10℃以上,让不少网友直呼"一夜入冬"。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这轮冷空气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东北、华北等地甚至出现降雪天气。突如其来的寒潮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穿衣节奏,更让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如何科学应对气温骤降?这份防寒指南或许能帮你温暖过冬。
寒潮来袭,这些部位要重点防护
当气温骤降时,人体暴露在外的部位最容易受到寒冷侵袭。头部散热占全身热量的30%,建议选择能盖住耳朵的保暖帽子;颈部受凉易引发颈椎病,围巾或高领毛衣必不可少;腰部受寒可能导致女性痛经加重,可贴暖宝宝或穿护腰;膝关节脂肪含量少,建议佩戴护膝或穿加绒裤子。特别提醒老年人要保护好足部,选择防滑保暖的棉鞋,避免因地面结冰摔倒。
室内取暖,警惕这些"温暖陷阱"
使用电热毯时切记睡前关闭电源,避免低温烫伤;小太阳取暖器要远离易燃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空调制热温度建议设定在20℃左右,温度过高易导致干燥上火;使用燃气热水器要注意通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南方没有集中供暖的家庭,可以考虑购置油汀取暖器,既能恒温加热又不会过分干燥。
饮食调理,暖身更要暖胃
降温后人体需要更多热量维持体温,早餐建议喝热粥或豆浆,搭配鸡蛋、全麦面包;午餐可适当增加牛羊肉等温补食材,搭配萝卜、白菜等时令蔬菜;晚餐推荐热汤面、火锅等暖身食物,但要注意控制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特别推荐红糖姜茶,既能驱寒又能预防感冒,办公室可常备保温杯随时饮用。
特殊人群,这些细节要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晨起时要"慢三拍",先在床上活动四肢再起身;哮喘患者外出要戴保暖口罩,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是否有冻伤;孕妇着装要遵循"洋葱式"穿衣法,方便随时增减衣物。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建议比成人多穿一件,但切忌包裹过紧影响呼吸。
出行安全,防滑防冻有妙招
雨雪天气尽量选择防滑鞋底的雪地靴,行走时小步慢行像企鹅一样外八字;骑电动车要佩戴全包围头盔,护膝手套缺一不可;开车前要清理挡风玻璃积雪,检查防冻液是否充足;地铁通勤族可准备便携暖手宝,避免长时间握冰凉扶手。建议手机也做好保暖,低温环境下锂电池容易突然关机。